近年来,各大高校环绕新兴的问题领域,设置了以职业能力和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微专业”,上班族、外校生、跨专业学生都可以自由报逻辑进修。通过系统和紧凑的学习实践,参与者可以快速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得到“小而精”的技能和知识。
吸引年轻人主动求知,高校微专业的魅力在哪儿?
谈及报名缘故原由,陈佳婷见告央视网《新闻+》:“不但是接诊的患者会涌现类似情形,我自己常常值夜班、事情压力大也会睡不好、偏头痛。”在报名微专业以前,她紧张通过查阅文献和阅读"大众年夜众号文章获取与“就寝”干系的知识,但是这种知识的积累比较零散化和碎片化。

有时理解到吉林大学就寝医学微专业往后,她创造微专业包含的课程很多,授课老师也有很多“大牛”,比如呼吸科、心血管内科、精神科专家,“这些领域确实都和就寝有很大的关系,相称于通过交叉学科的老师一起授课,打通就寝这个问题”。
如果能够把学到的知识利用到实际事情中,是不是可以给“被就寝问题影响听力”的患者更专业的建议?抱着这一想法,陈佳婷递交了简历、自我介绍等报名材料,并很快通过了审核,成为第一批就寝医学微专业的“上班族学员”。
据吉林大学就寝医学微专业项目卖力人滕博教授先容,目前我国患有就寝呼吸障碍疾病的人数居环球之首,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在睡觉时会打鼾,另有三分之一的人因各种缘故原由遭受失落眠影响。“个中上班族,特殊是临床年夜夫常常会碰着一些病例,产生一些思考,通过微专业的学习有利于提高临床业务水平。”滕博教授在接管央视网《新闻+》采访时还提到,目前首届课程有28人志愿报名,个中在校生和在职职员各占一半,他们将会接管包括就寝医学根本、就寝实验室、就寝障碍及干系疾病诊疗技能、人工智能就寝监测等方面的培训。
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所开设的就寝医学课程/受访人供图
为了使微专业更具吸引力,各高校常日环绕小切口、前沿技能、新兴家当等市场和社会的热门领域设置课程,让学生“学到时髦的真本事”。吉林外国语大学“短视频与国际传播”微专业的西席赵源浩见告央视网《新闻+》,跨专业的学生们在报名微专业时每每有强烈的求知欲,以是上课时的主动性出乎老师们的预见。“比如学生常常说,新媒体图片这块您重点给我们讲讲视觉,上课谈论的和拍照有关的话题可不可以再多一点、发散一点……就像要把老师所有知道的东西都获取到。”
由于微专业的上课韶光一样平常安排在周末或者事情日晚上,连上三四个小时是常事,学生们进行额外的学习每每须要强大的兴趣和动力。“东北下午五点旁边天就黑了,但是学生们还会带着自己写的脚本外出拍摄,他们跟我说入夜了可以去找有灯的地方拍。”
学生们不怕冷不怕苦的精神让赵源浩印象深刻。为了回馈这种学习的激情亲切,她在备课时也会努力供应更多内容,给学生们留足余地选择学习哪些知识,并供应机会让学生们在教室上举一反三、拓展谈论。
在一堂新媒体文案的写作课上,学生们开门见山地向她提问:“老师,我们更想知道怎么样写爆款文,您讲讲这个。”意识到学生们自主选择知识的意愿越来越强,赵源浩临时调度了教案,调用了储备的案例内容,通过拆解当下流行的爆款文案,给学生们上了一次案例互动课。
赵源浩认为,由于微专业是学生主动选择、主动付费学习的专业,较少受到志愿填报、就业方向等成分的滋扰,“学生们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以是对付教室资源的利用率非常高”。
夜晚的吉林外国语大学微专业教室/受访人供图
跨专业、外校生、上班族一起学,微专业有什么“新花样”?
微专业的受欢迎及其快速发展,与当前的时期背景密不可分。从浩瀚高校的探索实践来看,学校在设置微专业时一样平常会选择公众年夜众关心的、当下热门的或与科技前沿技能紧密相连的专业学科。
2022年,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6所高校联合海内子工智能头部科技企业推出“AI+”微专业;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开放学院开设了“家庭教诲”微专业,旨在帮助办理养娃难题,治愈家长们的育儿焦虑;2024年,北京林业大学“自然教诲”微专业的54个名额被一抢而空,近一半学员都是上班族。
微专业以其“高精尖”“针对性强”且“价格亲民”等特点,显示出极高的“性价比”。吉林大学“就寝医学”微专业的招生公告显示,每位学员的学费为800元,同时为学员供应根本奖学金500元或精良奖学金1000元,用于鼓励学员积极学习。此外,也有一些微专业按照学分收费,每学分100—200元,如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会根据学生所选课程的不同,一年制微专业总用度大约在1000—3000元。
除了减少“硬门槛”外,一些微专业的课程设置还降落了“软门槛”。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高鹏教授见告央视网《新闻+》,在该校开设的“数字媒体艺术”微专业教室上,纵然是没有学过美术和绘画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AI来进行创作。“如果说传统的设计常日从手绘开始,那么AI设计可以通过创意和理念来表达,降落了技能门槛的同时,强化了审美和思维演习,因此近两年来,微专业的报名人数一贯在增加,每次课程都有数十至上百逻辑学生旁听。”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微专业教室/受访人供图
除了在校学生,许多上班族也在利用业余韶光参加微专业学习。和大学生一起挤韶光、上晚课的上班族能从微专业里学到哪些“真本事”?
中国传媒大学“打算传播”微专业的校外学员小茉见告央视网《新闻+》,在她的班上就有不少上班族同学,他们每每是带着自己的事情经历来听课。“有确切的、在社会上遇见的问题,然后回到教室当中会问老师,这样的一个案例要若何办理。”
在一节“用户调查”的教室上,一位在职同学分享了自己在事情中碰着的项目经历,拆解了“当时是怎么去做的”“末了有一个若何的结果”,随后老师根据他分享的内容进行点评,并提出“当时怎么做可能会更好”。这样的分享和辅导让小茉大开眼界,“我以为这是跟校内上课有很大不同的”。
随着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同学一起线上、线下上课,进行教务管理、师生沟通也是一个寻衅。小茉提到,自己作为校外学生,一开始并不能登录校内平台进行学习,但是任课的教授不断帮她折衷,“老师真的是把我们当作自己的学生对待,而不是微专业来临时学习一下。在期末结课往后,老师得知同学们很须要成绩单,但是校外学生并没有教务系统,以是他就手打出成绩单,具名盖章,再邮寄给我们。”
时至今日,小茉依然非常难忘微专业的学习经历,“由于每一节课程之前,我都会期待本日会打开若何一个崭新的天下,会听到天南地北的同学们分享自己的事情经历吗?还是可以学习一个详细的量化模型爬取我想要的数据?”这样一种知识牢牢抓在手里、一点一滴收成的觉得让小茉以为“没白来”。
不过,不同于双学位或非整日制研究生能在学信网上查询到学历认证,微专业由于学习周期更短,每每只有一学期或一年,因此在结课后只能收到学校颁发的证书。小茉见告央视网《新闻+》,“微专业对考研有没有用,别的学校对它的认可度会是多少,就业时的认可度是多少,仍旧是个未知数”。
小茉认为,作为刚刚兴起的新事物,微专业的完善须要一定韶光。不过对付校外学生或希望通过学习办理事情问题的在职人士而言,高校开设的微专业仍旧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我们报名微专业的初衷是对一个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很大的好奇心,这种内在驱动力,是很直接的学习动机。”
高鹏教授同样表示,微专业的设置会给很多平时以理论学习为主的大学生带来信心,通过技能的学习可以产生很多阶段性成果,比如一个包装设计、一段影像、一张海报和它们背后的审美思维,“这种阶段性成果带来的信心,是我们在微专业培养中看到的很宝贵的一点,也是在教诲中非常主要的一部分”。
来源: 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