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推广 » phpqrcode容错率技巧_因为它的到来微信和支付宝才能成为真正的国民App

phpqrcode容错率技巧_因为它的到来微信和支付宝才能成为真正的国民App

访客 2024-12-11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我扫你?你扫我?”

这句来自日剧《深夜食堂》的台词,精准概括了当代中国公民的日常生活。

phpqrcode容错率技巧_因为它的到来微信和支付宝才能成为真正的国民App

付款、乘车、交友、各种线下做事,万物皆可扫码。

phpqrcode容错率技巧_因为它的到来微信和支付宝才能成为真正的国民App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很多人以为,扫码只是改变了人们的支付办法,让我们丧失落钱包,一台手机走天下。

但你仔细想想,扫码还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办法。

机哥就举一个非常小的例子:单车租赁。

多年以前,人们做“单车租赁”,只能固定站点,设立一车一桩。

你想借车、还车必须跑到它的点,还得办卡充钱。

由于技能限定,它无法分开“网点思维”的禁锢。

后来,单车租赁摇身一变,升级为“共享单车”。

有扫码的加持,单车不必再有固定桩。

街上任意地点,看到一台扫码走人,骑到哪儿停到哪儿。

由此类推,这些年涌现的很多互联网新模式,都离不开“扫码”的帮助。

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精良的发明,到底是怎么来的?

机哥本日跟大家好好说说。

二维码

有些朋友可能听说过,这项技能最初来源于日本。

没错,二维码由日本 Denso Wave 公司在 1994 年发明。

1994 年……便是这么古老。

Denso Wave 当年这天本电装公司的子公司,汽车爱好者们该当知道,后者是天下著名的汽车零件供应商。

虽然我们每天叫着“二维码”,但这项技能原来的名字,实在是 QR 码。

所谓 QR,便是 Quick Response,意为快速反应。

也便是说当机器扫过它时,能迅速反应读取出里面的信息。

根据 Denso Wave 的公开资料显示,这项技能会被发明,最初的由头是“为减轻超市收款员的包袱”。

以前的超市,收银员要一个一个手动输入商品的价格。

长年累月保持这个姿势,很随意马虎患上腱鞘炎。

于是,人们发明了条形码。

也便是我们在商品包装上,都会瞥见的那个竖线组成的条码。

比如这个

从此,店员只要拿着扫描枪扫一下,就能识别出商品。

但人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条形码虽好,但容量实在太小(也就能容纳几十个英文或数字)。

于是,Denso Wave 的工程师原昌宏,带领团队开始占领难关。

原昌宏

当时的人们很随意马虎想到,要容纳更多的信息,码的形式得变。

自然而然的,一维被扩充到了二维(横向纵向都能存储信息)。

可麻烦之处在于,二维化之后,码的繁芜程度大大提升,快速辨识成了新的难点。

原昌宏的办理方案是:在二维码上加入一段“此处有编码”的信息。

不知道你们把稳过没有,每个二维码上,都有三个很显眼的“回”字符号。

这三个“回”,既能见告扫码机器“此处有码”。

又能让机器分辨出方向,无论从哪个角度扫,都能精确辨识。

而且,这三个“回”也不是瞎 J8 定的。

原昌宏调研了大量广告单、杂志、纸板,创造印刷品中最不常见的图案比例,是 1:1:3:1:1。

用这种比例画出的定位符号,最不随意马虎被稠浊。

QR Code 的另一个优点,是容错率极高。

由于要用在各种印刷品上,难免会碰着褶皱、残缺、遮挡。

以是二维码在编码时,会用到诸如 Reed-Solomon 码之类的纠错机制。

事理咱不必穷究,反正大多数二维码即便不完全,一样可以读出完全的信息。

就比如这个:

经由一年半韶光的研发,原昌宏终于打造出,能容纳 7000 个数字,支持汉字、假名,相应速率极快的 QR Code。

后来,QR Code 被运用在日本电装公司的零件信息追踪上,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原昌宏也因此被称为“二维码之父”。

原昌宏和 Denso Wave 公司,为 QR Code 做的最大贡献,并非发明它。

即便没有 QR Code,其他公司也一定会发明类似的东西。

就像当年的微软也有类似的产品。

Denso Wave 公司的伟大之处在于:开放标准,大家想用就用,不收任何专利费。

Denso Wave的官网写着“每个人都可以免费利用它”

讲到这里,二维码的发展才刚刚开始。

在原昌宏之后,二维码在中国实在还有好多位主要人物。

第一位是“中国二维码之父”——王越。

2001 年,彼时还在日本事情的王越,在一家软件公司担当技能总监的职位。

机缘巧合,一个事情项目,让他看到二维码在医院药品管理上的运用。

他看见二维码的巨大前景,也嗅到了商机。

经由 15 天的思考,王越决定返国创业。

2002 年 7 月,王越的二维码运用开拓公司在中关村落成立。

在这之后的很多年里,公司不断取得技能打破。

2003 年,他们开拓出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维码快速识读引擎》。

2005 年,王越的公司开拓出汉信码,后来成为ISO国际标准。

2006 年,他们率先把二维码运用在手机上,推出一系列识别方案。

很厉害吧!

但是,机哥要说但是吼。

当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这项技能,更别说用上……

究其缘故原由,便是一个词:生不逢时。

在那个功能机时期,由于手机硬件限定、运用匮乏,二维码当然发展不起来。

很可惜,王越的创业并不算成功。

但他为二维码走进中国,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

在这之后,机哥看到很多人还提到另一位,二维码的主要人物。

凌空网创始人——徐蔚。

听说,徐蔚在 2011 年,就注册了“二维码扫一扫”的专利。

差异于 Denso Wave 的 QR Code,二维码扫一扫是把发码、扫码等一系列流程注册专利。

为此,机哥还特地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查询了干系专利。

的确有一条“采取条形码图像进行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不过,这项专利中说的是“条形码”,而且网上表露的信息实在太少。

以是机哥并不敢把“二维码扫一扫之父”冠在他头上。

机哥更乐意说,二维码扫一扫,在中国真正生根萌芽,还是靠这两个国民级 App——

2011 年 11 月 20 日,微信发布 3.5 版本,加入扫码加好友功能。

他们颇有创意地把用户账号,转化为二维码图像。

只需一扫,即可添加,大大降落加好友的门槛,减少用户记不住账号的挫败感。

微信当年的示例

记账号都很难,记卡号更不用说,支付宝也敏锐地察觉到二维码在支付领域的潜力。

在 2012 年春节期间,借着“发压岁钱”的名头,推出二维码支付。

2013 年,微信支付上线,加入扫码支付的竞争。

再今后,扫码支付日渐遍及,二维码的运用也越来越丰富。

仅仅微信这边的数据,截至 2018 年底,微信支付码日均交易量超过 10 亿次!

还记得前两年苹果 Apple Pay 野心勃勃想用更高等的技能,抢占一部分移动支付市场。

结果可想而知……

不是每一台手机,都有 NFC。

但,每一台手机都会有摄像头。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会以为:

二维码,确实是个不错的发明

可后来,机哥看到自己的外婆。

拿着与她非常不搭调的智好手机,在菜市场扫码结账。

我忍不住想说一声:

二维码真特么是个伟大的发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