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推广 » php代码王鑫技巧_王鑫 面向数据库的开放游戏以安价安科为例

php代码王鑫技巧_王鑫 面向数据库的开放游戏以安价安科为例

访客 2024-11-17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媒 眼 看

MEI·YAN KAN

php代码王鑫技巧_王鑫  面向数据库的开放游戏以安价安科为例

2023:VOL/02

php代码王鑫技巧_王鑫  面向数据库的开放游戏以安价安科为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面向数据库的开放游戏——以“安价/安科”为例

转载自中国图书评论

王鑫

山东大学文学院

本文刊于《中国图书评论》2023年02期

导读:经由对电子游戏系统的模拟,安价/安科等数据库创作,通过素材的“随机”掉落,启动了“讲故事”的游戏。
在一定程度上直面了数据库环境下,无法讲出故事、启动叙事的“绝境”,拯救了阅读体验中“第一次”与文本相遇的本真觉得。
而在启动本真性的同时,这种游戏还启动了“玩家-不雅观众”构造。
于是罗兰·巴特笔下那种因“可写性”变成“各种文化通道”的个体,在不雅观看的目光中变为“叙事游戏”的作者式玩家,以“导游”的身份被生产出来。
这为人们供应了重新思考数据库环境中的创作的契机。

关键词:数据库;游戏 ;不雅观众

01

在论坛兴起的文本游戏:

“安价/安科”

“安价/安科”都来自日语。
个中,“安价”源自“安価スレ”(annkasure),指一种由作者根据事先指定的楼层序号、用该楼网友的回答内容决定故事走向的留言板游戏。
2010年前后兴起于日本2channel论坛。
2020年年初,在海内NGA、晋江闲情等论坛开始盛行。

“安価スレ”是一个日语造词。
“安価”与“anchor”同音,与日语原义“便宜”无关,是“锚”的意思。
它是打算机网页开拓领域的术语,指在同一页面指定工具的超链接。
“スレ”即“thread”,线程,在论坛上指“关于一个主题的一系列互换文本”。
二者连起来就指“回答某楼内容”的行为。
后来演化为创作规则。
楼主抛出一个问题,并指定一个楼层,然后等待回答。
指定楼层回答什么内容,楼主就必须接着回答内容讲故事。
有时也会选择人气最高的回答。
比如下面这种:

【楼主】:那么,地球迎来了短暂的和平。
周末到了,云天明打算去哪里玩呢?>>4(指定4楼)

【1楼】:天文馆/科技馆【2楼】:表面疫情那么严重,还是在家打游戏吧【3楼】:三体星【4楼】:在梦里玩吧,梦里啥都有。
(天明牌大脑处理器,超大功率、高保真)【5楼】:来我怀里玩

在这个例子中,楼主将顺着【4楼】网友的回答内容接着讲故事。

“安科”可以视为单人版的“安价”,写作“あんこスレ”(annkosure)。
“あんこ”发音与“anchor”近似。
它由作者自行罗列所有可能,再借助骰子随机选择,引入不愿定性。
比如,“小明本日吃什么?1.鱼;2.鸡肉;3.什么也不吃;4.高达”,然后进行骰点即可。
在同一个故事中,“安科”与“安价”可以交替利用。

在实际创作中,“安价/安科”的作者常常要面临叙本家儿权的争夺战。
“安价”中,读者们常常会在作者指定楼层后“抢楼”,让自己供应的方案获选。
在“安科”中,作者每每会主动在选项中插入特殊意外或惊险的内容,令“骰点”过程触目惊心。
如果落在意外或惊险的选项上,作者就要千方百计地将故事圆回来,这也是“安科”特殊精彩之处。
人们也因此把“骰子”视为一个故意志的存在,称之为“骰子教练”或“骰娘”。

【快速完结安科,霸道导师冷笑着对学生表示,陪我打球,这篇sci便是你的】[1]

==|905c7795(注:匿名论坛的楼主编号)首先,看看是打什么球?147胖球 【笔者注:乒乓球】258毛球 【笔者注:羽毛球】369教练我想打篮球0当然是打尻啦,要不然哪那么大略能拿到sci。
№02022-02-25 15:14:50【笔者注:发帖韶光】

在这篇安科中,人们将发帖韶光的末了一位数(“秒”的个位数)视为骰点结果。
此处“骰娘”选择了0:“当然是打尻啦,要不然哪那么大略能拿到sci。
”于是全体剧情急转直下,从通俗俗通的“打球”变成了不伦不类的“打尻”。
按照楼主的设置,“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各有3/10的概率,而“打尻”只有1/10,纯粹是一个搞笑选项。
可正是这个搞笑选项把剧情送上了与题目完备无关的不归路。
作者哭泣,不雅观者愉快,令帖子刚一发出,就登上热门。
就像海选现场,一位杂技演员一口气往天上扔了12个盘子,所有人都不禁扭过分来,看他要怎么接住。

当然,上述例子不免令民气生迷惑,这种创作形式是否只是在博眼球?仅仅是随机地“玩梗”或故作惊人之语?实际上并非如此。
“安价/安科”作为一种文本游戏,产生了大量故事繁芜、文本量弘大的作品。
比如,连载于NGA跑团版的“哈利·波特”同人《在霍格沃兹读了三年,以为自己是麻瓜的丹尼尔·沃伦想要成为一名巫师》[2],就以原创角色为主角,重新启动霍格沃兹的七年邪术之旅,楼主盖了7000多楼,得到16000余条回答。
而连载于闲情论坛的《自娱自乐安科,狗屁不通修仙恋爱仿照器》[3],也已经在论坛盖了2000多楼,文本量已经超过20万字。
如题所述,它仿照的题目是“修仙+恋爱”,作者定下的终极目标是“角色飞升时有固定道侣”,然后展开讲述。

下面,我们以《恋爱修仙仿照器》为例,来看看故事是怎么讲述的。
在安科的开始,作者先对主人公的颜值、资质和天赋进行随机骰点(骰点范围0~9,数字越高,资质越强),得到“角色初始设定”,并对数值进行文学化的表述,以第二人称阐述的办法道出,仿佛屏幕背后的读者正是这场修仙恋爱游戏的玩家:

(颜值3)……一个长相有点难堪的小孩,恐怕在一个比一个好看的修仙天下里很难过得快意,只能期待未来修行有成整容或气质取胜了。
……(资质3)能修行,但只能修一点点的杂灵根。
……(家境骰两次,第一次4、第二次单)你是修行者的孩子。
没什么实力的普通修行者孕育不易,你大概是你父母这辈子有且仅有的孩子了。
他们给了你最大的爱,让你有了一段非常温馨的童年。
然而毕竟不是凡人,修行者的天下更加残酷一些,你必须学会一些自保的法术。
在这个看脸又看实力的天下里,长相抱歉或容许以通过法术或者丹药之类改变,天赋不尽如人意却其实令你父母难堪。

通过骰点得到的主人公颜值低下、资质平庸,既不适宜恋爱,也不适宜修仙。
那么究竟该怎么进入“恋爱修仙仿照器”呢?作者便引入了一个套路:改命。
如果是小说创作,“改命”是一个关键情节,主人公赴汤蹈火、通过磨练,终于有资格得到仙缘。
但在这里,“改命”只不过是一个功能性的情节,用来改动不得当的角色属性。
而这个不得当的角色属性,也是骰点骰出来的。
作者供应了几种可能,每个选项都代表了完备不同的情节走向:

147几次努力没能成功引气入体,你的父母缺少功法人脉也没法帮你,你的性情逐渐变得阴沉,敏感而自卑258通过父母损耗功力,你终于勉强踏上修行路,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你的父母再也没有晋升的可能。
背负着这样沉重的爱意的你扛起了家庭的任务,变得沉稳而有担当,努力上进369自知修行无望,你不想让父母难过,故意表现得对修行毫无兴趣,反而活着间流连。
毕竟父母还是修行人,世间的钱财足够供你做个吊儿郎当的衙内了0每个主角都该当有一个逆天改命的奇遇№4☆☆☆==|8662edde于2022-01-04 01:46:48留言☆☆☆

改命失落败包括“炼气失落败”(147)和“放弃修仙”(369);改命成功包括“捐躯父母修行”(258)和“奇遇”(0)。
个中,奇遇最难堪得,涌现的概率只有1/10。
这一次骰子选择了“8”,父母损耗自身修为,把飞升的希望给了孩子。
大家就得到了一个可以修行的主人公。

接下来,作者以10年为单位,令“骰娘”骰出主人公的修行进度、恋爱进度和分外事宜。
在这期间,主人公偶遇法宝,逆天改命,颜值和天赋大幅提升,蜕变为百年一遇的修行小天才。
然后他入门拜师、修剑道、习心法、经历了仙魔大战、父亲去世、心魔威胁等一系列事宜,道心逐渐圆满。
而恋爱这边,他从一开始对师父的单恋,到100多岁时向师父表白心迹,然后双向奔赴、干柴烈火,向侧重要目标“飞升时有伴侣”迈进。

这样一来,故事的展开就与作者本人的意志没有一定关系了。
无论“骰娘”选择哪个选项,都会变成一种合理的故事展开办法(=一种出牌策略):如果主人公从小就丰姿卓绝、天赋过人,那他不用“努力”也能修仙恋爱,可以直接进入“神仙抚我顶”的拜师情节;如果主人公家境优渥,也可以行缓兵之计,以交“资助费”之类的办法先拜宗门,静候转机……“骰娘”让我们一个个遇见了这些可能性,又挥别了它们。
而我们在不雅观看一些选项时,也清楚地知道还有更多没有被列出的选项,且任何一个选项都可以被接续。
这就像修仙文类本身被摊平为数据库,所有东西都并排在架子上摆着,而按照一些特定的办法(=叙事套路)进入库中,浏览取用,末了总能够担保故事的成立。

值得一提的是,这篇“安科”许可主人公去世亡。
按照修仙的类型习气,随着主人公修为增高,渡劫的难度也会水涨船高,仇敌也会越来越强大。
为此,作者逐渐增加不少“一念生一念去世”的选项,大大增加了叙事中断的风险,令不雅观众为之捏汗。
比如,在师徒二人险些要同时飞升时,师父因情生变,复苏了魔道道种,差点掐去世徒弟共赴黄泉:

(前略)混乱中,你听到他难得年夜声喝问:“你是不是想说那人威胁你,他可能还会对我不利,以是你是不得已为之……你是不是还以为你很年夜胆,自污其身是在保护我?你有没有过认为这件事里你唯一做错后悔的便是不该让我知道这件事!
”……他说对了。
你苦涩地低头:147“是我无能,但他真的很危险……”258“师父若要罚我,我不敢有怨言……”369“我愿与师父解除道侣左券……”【笔者注:去世亡选项,作者阐明说“be路线是在369,摆烂不作为的态度会激化师父的悲观心态,他会先杀主角再自尽”(2272楼)】№2243☆☆☆骰娘你睡了吗我睡不着|8662edde于2022-03-10 02:20:34留言☆☆☆

虽然说安科中存在一些补救手段,比如,当“骰娘”选择了去世亡选项后,作者可以接着问“去世透了吗”连续骰点,增加角色存活的概率。
但它实质上仍旧是随机的。
万一主人公走向了无可挽回的去世亡,作者便只好以“悲剧”闭幕故事,然后再“骰出”下一个主人公,开启新的故事,直到达成“主人公飞升时有道侣”这个目标。

这统统不禁令人想起了真正的修仙仿照器游戏《鬼谷八荒》(鬼谷事情室,2021)。
这个游戏由一群资深的修仙文爱好者制作,一壁世就引发了环球大热。
他们将修仙类型文和《山海经》中的设定提取出来,变成可以由系统天生的一个个角色和事宜,把它们随机分布在一张100100的舆图上,玩家每次开启一轮游戏,舆图内容都会重置更新,角色、事宜、名称都会重新排布,终极建立起来一段仅属于玩家本人的“修仙故事”。
[4]类似地,《鬼谷八荒》的玩家有时也会在游戏过程中经历无法复活的去世亡,象征着仙道险阻。

不过,比较电子游戏,安科背后并不存在一个事先完成的“游戏系统”。
它大致可以视为作者在某个原作/文类的数据库中自由移动、随机应变。
也便是说,为这场安科“兜底”、担保它可以一贯玩下去的是“游戏”属性,而非单个故事的“意义”。
而这场游戏的好玩之处,也在于“要素的随机涌现”与“演绎解读”之间的极限拉扯。
这种拉扯,许可儿们纵然讲不出“新的故事”,“怎么讲”本身也变得非常好看。

02

“要素”与“本真性”:

数据库内的“文之悦”

于是,我们看到了与传统不雅观念全然不同的作者、作品、读者形象。
如果说此前的作者就像上帝,写作就像创世纪,拥有对作品天下的绝对主权,那么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坐在零散的积木边的“玩家”和围不雅观搭积木活动的“不雅观众”。
积木块随机掉落下来,玩家绞尽脑汁,努力把各种积木块拼合在一起,随时面对失落败的威胁。

如果只关注单个的积木,或末了搭出的那个故事,实在是看不到任何新鲜的东西。
《恋爱修仙仿照器》的故事,放在所有恋爱修仙类小说中,只能说达到了均匀水平;而“让原创主人公去霍格沃兹上学”也不过是“哈利·波特”同人中最常见的桥段之一。
唯独“随机”抽取素材、通过解读破解叙事难题,仿佛是一种比较新鲜的游戏。
但这件事在古老的占卜或“抽卡讲故事”一类的接龙游戏中也早就涌现过……如果说这场游戏的每个部分都看起来颇为“迂腐”,那么把这些“迂腐之物”组合起来的分外性在哪里呢?

先说结论:我认为这种故事版游戏极度地暴露了数据库创作的逻辑。
它在一定程度上直面了数据库环境下,无法讲出故事、难以启动叙事的“绝境”,并利用随机性机制,拯救了阅读中“第一次”与文本相遇的本真觉得。

这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把目光拉远一点。
回到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杀去世”巴尔扎克的时候。

罗兰·巴特很早就关注到文本与作者意志的分离问题。
在著名的《S/Z》(1970)中,他“肢解”了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萨拉辛》,在每一个细节处标出他可以识别的社会文化符号。
比如,小说中一句大略的“这陌生人只是位老人”,他就标记出了“★阐释代码,谜4:圈套(这陌生人不‘只’是位老人。
★★阐述者(或话语?)将神秘简约为明了;他担当字面本义的掩护者……以同义反复(这位老人是位老人)显示措辞的无用……”[5]63等多个种别,并辨认出每个类别的功能。

他将这种阅读办法称为“举头阅读”,并流传宣传这才是“真正的阅读”。
传统读者只是伏在案上,努力进入作品天下;但“举头阅读”的人,总是“时时中断”“思绪、愉快、遐想接连不断”。
[5]1实际上,“举头阅读”在日常履历中并不少见,但巴特很快就开始思考许可这种“举头”发生的“条件”,即超越单个故事、单部作品的文本环境,并提出了一对著名的观点“可读文本”与“可写文本”。

美国理论家乔纳森·卡勒(Jonathan Culler)将它们概括为:“前者指屈服传统代码和可理解性模式的作品,后者指实验性作品,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阅读这类作品,只能(实际上必须)在阅读的时候去写作这些文本。
”[6]这个概括对“可读文本”高度精确,但只能用“否定式”的表述描述“可写文本”:“不知道该怎么阅读的作品。
”这显示出人们在很永劫光内无法把握“可写文本”的状态。

实在,只要换一个视角,问题就会变大略。
在“文本”的条件下,区分单个作品是可读的还是可写的,并没故意义。
“可读文本”不过是令读者屈从于作者安排的文本,而“可写文本”则是把稳到作品外部还有其他文本、其他天下的读者,破除单一作品的禁锢而留下的痕迹(它的确该当是文本,而非作品)。

因此,以“写”为“读”,是对原作毫无尊重的“读”。
它取消了作者的良苦存心,把他辛辛劳苦坚持的秩序和意义搅得稀烂,从而杀去世了作者这位上帝。
但杀去世作者的罪魁罪魁是读者吗?是也不是。

巴特谈论过这样一个问题:这种解剖文本的办法,究竟是私人性的还是遵守了某些超出私人性的外部规则?如果是私人性的,那便是读者按照自己的办法重新拆解了文本,即“读者主体杀去世了作者主体”(=“巴特杀去世了巴尔扎克”);但如果不是私人性的,那么这里既没有读者主体,也没有作者主体,有的只是外在规则(或者说构造),故事就会变成:读者借助某种外在构造杀去世了作者。
事实上,这也是巴特的结论:

这些规则出自何处呢?必定不会出自作者,他只是依其一己的办法利用它们(这些利用大概是富有天才的,譬如,巴尔扎克的环境);这些规则所来之处,远不及作者那么显而易见,它们出自古老的叙事逻辑,出自某种乃至我们出生之前就将我们构织了的象征形式,一句话,出自广阔的文化空间,我们个人,身处个中,只不过是一个通道而已。
[5]3

换句话说,读者可能“动了手”,但“杀人的刀”不是读者造的。
规则比我们想象的久远,个人只是各种文化的通道。
以是,这里也并没有什么“读者”的主体性。
相较之下,“可写”的定义就变得清晰起来:“可写”是一种跨界的“阅读”,它将作品的每一处细节以星状线的图式在四面八方放射开来,在意义构造严丝合缝的作者创造上引出无数条力线,令作品裂解为散文。
而“以写为读”的读者就卖力锚定在哪里、用哪些线索拆开作品,虽然终极阐明权仍旧归于读者的前文本。

但故事并没有结束,由于新的问题又涌现了。
如果人们努力去识别某个要素属于什么种别、规则,难道不会强化规则本身吗?巴特显然也意识到了这点:

……一个时期的代码轨迹,形成了一类有助于描述的科学口语:我们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艺术是什么?——“是约束”;青春呢?——“是骚动”等。
如果我们网络所有此类知识和普通表达,我们就创造了一个怪物,它便是意识形态。
[7]

为了躲开这个怪物,巴特连续走向了“文之悦”,将“写”的事理彻底挪进了理性鞭长莫及的领域。
同名的作品出版于1973年。
在这里,“愉悦”(le plaisir)是一种属于身体而非主体的快乐。
而享受“文之悦”,则是一个鲜活但又有点变态的过程:作者去世了,留下文本的“肉身”,“肉身”被其他生灵利用,带给它们各自的快乐与知足。
因此巴特说道:“每当我试图‘剖析’一个带给我愉悦的文本时,我所遇见的不是我的主体性,而是我的个体性。
”[6]80对肉体而言,每一次进食或欢爱都是独一无二的体验,之后的“满意感”更是与他者无关的仅属于自身的独特履历。

人与文本相遇的“愉悦”产生了个体性。
这样一来,读者就用“写”的办法,在一堆前文本的规定性中,把并非主体的“自己”以独特存在的办法注册在文本环境中了。
而文本问题也就自然而然地导向了当主体被“构造”杀去世之后个体的生存论姿态问题。
巴特对此的回答是,个体作为通道,被各种文化穿过,然后这个通道的独特位置就在文本环境中浮现出来了。
“可写性”也就与“个体化”的问题产生了关联。
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谈论了。

回到“文之悦”。
它对我们谈论数据库环境下的创作非常主要。
它暗示我们,如果说在古老的、给定的、巨大的文本背景中,所有“读”都是重读,那么所有“写”却都是第一次写作。
由于“写”,对应的不是读者的知识体系,而是个体与特定文本相遇时,独一无二、不可否认的身体性履历。
这种身体性履历,在短缺叙事动力、各处是伟大叙事碎片的后当代情状中,仍旧具有某种本真性地位。

我们不妨以数据库消费中的“代餐”征象为例。
所谓“代餐”,是一种利用A文本的细节体验B文本情绪的征象。
比如,人们在蒲宁的《寒秋》中看到了元稹和白居易的友情。
《寒秋》说:“当年我曾轻率地说,他若去世了,我就活不下去。
可是他去世了,我却还是活了下来。
”而白居易吊唁元稹时写道:“公虽不归,我应继往。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于是蒲宁的文本就被用来想象“元白”的情意了。
[8]但这不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而是对蒲宁的分外利用,“写”出了与“元白”再一次的“首度相遇”。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单向的通道,“元白”作为被嗑的“CP”,间隔接管者更近,以是“代餐”的路径只能是用《寒秋》体验“元白”,却很难反过来。
但也正由于这种单向性,每一次“代到了”的行为都供应了独一无二的本真觉得。
这样一来,纵然没有“原创”,仅有一次的“本真性”,也由于“个体”重新配置文本间关联的行为重新浮现。

在这个条件下,“安价/安科”“极度地暴露数据库环境中的创作逻辑”也可以做如下理解。
所谓的数据库环境,并仅限于现实的、详细的数据库(如《鬼谷八荒》的修仙数据库,它试图席卷修仙文类型的所有情节、设定、天下不雅观),也包含了一种受技能环境影响的现实认识:“作品无非是信息”,而电子天下中的信息都是廉价的、可复制的。
彷佛没有任何作品可以逃脱被编码化、要素化的命运——所有情节都可以变为套路,所有萌要素都可以在一夜之间烂大街,所有“设定”都在短暂地吸引目光后,回到重复和无聊的“主线剧情”……于是,“原创”与“本真性”便从事理上消逝了,所有事物都被预先置于一种迂腐的目光下。

此时此刻,“随机性”直接创造了无数个“第一次”相遇的机会。
作者对要素的随机引入、解读与勾连,是在既定之物上进行无数次“第一次写作”。
而读者们也仿佛忘掉了此前游历过许多类似的天下、看过许多类似的故事,通过不雅观看作者的“第一次写作”再一次得到“第一次阅读”的体验。
之以是说它极度,是由于它险些完备不须要作者和读者的主体参与(而这一点在其他数据库写作中没有那么光鲜),故事的天生向“命运”般的随机性洞开。

我们来举一个小例子吧!
在一篇搞笑“安科”中,作者通过骰点,设置了一位“美颜滤镜溘然掉了后、颜值反而更高”的大主播,而探究他背后的故事,才知道他原来是Top2大学的生物系学生,由于弄坏了学院设备,须要赔偿,不得不开直播赢利。
历经千辛万苦,在他直播大得胜利,还清欠款,并赚得盆满钵满之际,作者溘然心血来潮,问“骰娘”:“骰娘,这个安科的中央是劝人不要学生物吗?”骰娘直接选中“怎么会呢,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连续多次提问,终于将全体剧情推上高潮反转:大美人直播赢利养实验室,只因对生物爱得深奥深厚。
[9]毋宁说,这种意外的效果才是最大的看点:不是作者或读者想要这个情节,而是许愿般地看看一个情节是否会发生,如果发生,就意味着“天意”如此。
如果一个“骰娘”可以比肩“天意”,那这场游戏的本真性体验将是无与伦比的。

03

不雅观看的意义:

“开放游戏”的“导游”

在上述谈论中,我们整理了这种故事游戏中随机性与本真性的关系。
在“迂腐的目光”下,叙事是很难被启动的,它将陷入被不断编码化的循环。
于是,“随机性”变成了本真性的代偿性工具,它以“天意”的形象部分取代了作者的意志。
但是,跳出对“一个故事”的执着,这里确实涌现了一些此前不存在的东西。
那便是“玩家—不雅观看”的构造。

在“安科/安价”的例子中,首先涌现的印象是,笔墨媒介正在以极低的本钱模拟游戏系统。
无论是同时供应多个选项,还是利用骰点随机选择,都不是在“故事”的层面模拟游戏内容或流程,而是在“玩法”的层面模拟游戏系统。
在NGA论坛上,“安价/安科”更是直接发布在“跑团版”,将骰点机制与跑团中的“剖断”结合,仿照跑团流程(如“单数:成功。
双数:失落败。
0:大成功”)。
但这个别系不是事先做好的,而是在现场,由一个活人玩家和一群活人不雅观众临场创造出来的,以是它是一类开放系统的、自由度极高的游戏。

这许可我们接着东浩纪(Azuma Hiroki)的谈论连续探索。
在《动归天的后当代》中,东浩纪指出御宅族的阅读实质上是阅读游戏,即在不须要故事的条件下阅读数据库构造中的内容,如“萌要素”。
而之后的“游戏性写实主义”,则是让故事模拟游戏流程,借助“玩家的选择与行动”去探索游戏系统、启动叙事,也在故事中插入了“读档”“复活”“循环”等游戏履历。
在这里,玩家被视为一个存在者,成为能够同时承担抱负空间的意义秩序与现实中进行着的游戏规则的“意义中央”。
而在“安价/安科”中,由于要素具有不愿定性,“令故事成立”变成了游戏的核心目标,而“玩家”般的作者也不再是电子游戏的被动接管者,反而更靠近游戏的创造者。

但是,这里的角色定位涌现了神奇的错位:作者创造游戏,却没有成为“游戏作者”,约请大家来一起“玩耍”,而是把自己变成“演出的玩家”,约请众人的围不雅观。
在“围不雅观”的逻辑下,“安科/安价”的读者们称呼作者为“导游”。
“导游”努力向众人先容:“您看,这里有一个修仙故事,关于这个话题有一二三四五类角色,从这段情节展开有ABCDE几种可能。
”“您看,这儿有一篇拯救邪术少女纱耶喷鼻香的同人,我们有这样那样的进路和选项……”在旅途碰着困难险阻,快要进行不下去时,游客也可以叉动手,什么也不做,悄悄地等待导游的“演出”。
他们并不了局参与游戏,只是在随着一个人,游览他对大家早已熟习的数据库的不同解读,完成了一次人对人的“不雅观光”。
在这里,不只涌现了作为通道的个体性,更涌现了一种在不雅观者眼中的导游的“主体性”。

对付“导游”来说,读者们的身份实在更靠近“云玩家”。
“安科/安价”也不是在讲故事,更像是在讲游戏。
好比游戏主播直播打游戏,常常一边玩,一边对着屏幕讲授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有时面对游戏内的选项,还会让“弹幕”(一种不雅观众在直播画面上实时留言的办法)帮忙选择。
此时,一个“游戏”不但由于“被玩”而存在,更由于在“被玩”的同时“被看”而得到了公共性。
“导游”通过讲述,让不雅观者以为那里的确有某种游戏,然后一边玩耍,一边阐述,终极将某个游戏“天生”出来。

这件事乃至能让我们重新思考游戏的本体论。
一个游戏因何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回答是游戏规则,游戏中最主要的便是“规则”,没有规则就没有游戏本身。
而近年来,人们更为认可的答案是,一个游戏由于“玩”而存在。
由于没有人去玩,这些规则便不能运转。
但是,究竟是什么视角才能令人意识到“没有人去玩,就没有游戏”这件事呢?实在是察看犹豫者视角。
只有在“不雅观看”的视角里,“游戏”才完全地变成“玩游戏”,变成一套完全的动作,从而把游戏拉出单个“屏幕”,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可互换工具。
这意味着,在网吧费钱打游戏的人,和没有钱于是站在椅子背后看别人打游戏的人(=“云玩家”),对付“游戏”的存在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玩家”令“游戏”存在,而“不雅观看”令“玩家”存在。

因此,在不雅观众的目光中,“导游”(或主播)被看到了,这种看到,令巴特描述的“文化通道”式的个体重新得到了以玩家姿态涌现的“主体”形象。
这个形象对付主播或“导游”本人来说,或许只是一个“人设”。
但是,如果没有这个“人设”作为界面,他便失落去了连接他者的接口。
这样一来,他既不能创造游戏,又失落去了玩家身份。
他变成了一个孤零零的玩游戏的人。
一个孤零零的玩家面对游戏时,只拥有规则,但不一定拥有行动。

而“不雅观看”对付“安价/安科”这类文本游戏来说,还具有更主要的代价。
“安价/安科”的规则是相称疏松的,具有极强的开放性。
此时,“云玩家”的“不雅观看”对付游戏稳定起到了极为主要的浸染。
一个好的“安价/安科”,每每是作者记得每个设定,设置了合理的平衡性,令要素不断相互勾连,故事极其合理的安科,这里自然少不了不断提出问题、示正缺点、修补漏洞的“围不雅观者”的功劳。
“云玩家”的不雅观看能够有效避免导游“瞎玩”或者“赖皮”,哀求导游“说话算话”,为不雅观看的他者供应可理解的通道。
担保了“安价/安科”不会变成某些先锋文学那样的“任意游戏”或“私人游戏”。

东浩纪在谈论游戏时,借用维特根斯坦对儿童游戏的不雅观察来论述这个问题。
维特根斯坦不雅观察到,“玩”先于“规则”,儿童可以在毫无规则的情形下,自顾自地快乐玩耍。
但也由于没有规则,儿童每每会轻易地放弃一种游戏,转向另一种游戏。
而“不雅观看”正好担保了“规则”的有效性,“不雅观众”的存在迫使规则的制订者或玩家都不能堂堂皇皇地任意修正规则,从而令游戏变得稳定、可持续。
一个稳定、持续的游戏空间,自然可以容纳玩家和不雅观众,让这场游戏想要被“玩下去”。

但是,这种“玩下去”从不虞味着规则的僵去世和固定。
“导游”每一次违逆“骰娘”的意志,在叙事落入无可挽回的闭幕之时,不甘心地想要“再来一次”或由于失落败陷入懊恼愤怒时,对付“云玩家”而言,都是一个“再度确认意义”的时候。
他们选择认同或否认“导游”与“仿佛存在的规则”进行对抗或游戏做法,决定要不要连续留在这个故事中围不雅观。
于是,这里产生了可以去不雅观看、谈论、共享的意义空间,而这遥遥指向了网络冲浪群体浮现为“共同体”的办法。
[10]但这是否真的能形成共同体,则是一个更大的未知数。

另一边,一个好的玩家并不总是遵守游戏规则,在规则内部抵达顶峰的玩家,而是在不“瞎玩”的条件下,迫使游戏规则为他发生改变的玩家。
比如,将“读者”从察看犹豫者视角拉下水,令他们不自觉地走进动物园,感想熏染恐怖和绝望的《动物园规则怪谈》,就可以被视为这类数据库文本游戏中的“先锋作品”。
但囿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展开。

或许,这便是在数据库中创作的本来形态:创造一个可玩的开放游戏。
当作者失落去了上帝的威信,读者失落去了面对作者创造天下的主体位置,依赖本真性的当代“故事”仿佛要讲不下去了之时,经由游戏、玩家和不雅观众这些变换,故事本身仍旧像草籽那样,撒在地上,能够重新萌芽,并重新吸引人们聚拢为群。
不但是“安科/安价”,所有面对数据库创作的作者、读者,都在面对这种创作和阅读范式的转变:正如在本章中集体玩梗的“读者”,出身于随机抽取的“伏黛”拉郎[11],不断“代到了”并大肆谈论的代餐人……但这些会把我们带往何方呢?尚不好说。
可以确定的是,它们所展现的对付数据库环境的敏感性和对玩法的诸多探索,都将在新的根本上探求“作者”“读者”“故事”乃至“人”的落点。

注释:

[1]905c7795(注:匿名论坛ID号,下同).快速完结安科,霸道导师冷笑着对fw学生表示,陪我打球,这篇sci便是你的[EB/OL]. bbs.jjwxc.net/showmsg.php?board=3&keyword=%BF%EC%CB%D9%CD%EA%BD%E1%B0%B2%BF%C6&id=3365117,2022-02-25/2022-12-08.

[2]42048693.在霍格沃兹读了两年,以为自己是麻瓜的丹尼尔·沃伦想要成为一名巫师[EB/OL].https://ngabbs.com/read.php?tid=27181914&rand=566,2021-06-12/2022-12-08.

[3]“仿照器”则是一种养成类游戏,力争还原一类生活体验,近年来非常盛行,比如恋爱仿照器、打工仿照器等。
它为玩家设定目标,哀求玩家安排日常生活,积累数值,直到数值达标。
比如,近年来盛行的游戏《中国式家长》,便是以高考为目标,将孩子从0岁培养到18岁,它也可以视为“高考仿照器”。

[4]正文中没有展开的空间了,关于“鬼谷”玩家根据游戏经历,自行创作故事的例子,可以参考《鬼谷八荒看到一个超级俊秀的NPC妹子,但是求不了婚怎么办啊》(闻筝.www.bilibili.com/video/BV1sr4y1N7R7,2021-02-22/2022-12-08)。

[5][法]罗兰·巴特.S/Z[M].屠友祥译.上海:上海公民出版社,2000.

[6][美]乔纳森·卡勒.罗兰·巴特[M].陆赟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2.

[7]BARTHES,ROLAND.S/Z[M].Richard Miller.Oxford:Blackwell Publishing,1974:97.

[8]李皓颖,谢欣玥.“代餐”:高效率的数据库消费与社群互换[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2(6):130.

[9]88e60832.快速完结安科:一位男主播在直播的时候,他的美颜滤镜溘然没了[EB/OL].bbs.jjwxc.net/showmsg.php?board=3&id=3348174,2022-02-17/ 2022-12-08.

[10][日]東浩紀.訂正可能性の哲学、或いは新しい公共性[M].日本:Genron:2021.

[11]高寒凝.罗曼蒂克2.0:“女性向”网络文化中的亲密关系[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22:37.

文/王鑫

编/张叶琳

图片资料从公开渠道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欠妥,请与本号联系

关注我们

标签:

相关文章

今日头条算法引领个化信息时代的变革

信息爆炸时代已经到来。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接收者和传播者。面对海量的信息,人们往往感到无所适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推...

网站推广 2025-01-31 阅读1 评论0

今日头条算法信息推荐的秘密武器

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的信息,而如何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今日头条算法作为...

网站推广 2025-01-31 阅读1 评论0

今日头条算法精准推荐背后的技术奥秘

信息爆炸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每天都要面对海量的信息,如何从这些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成为了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今日头条作为...

网站推广 2025-01-31 阅读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