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于过去的卷SAT/托福,到后来满大街的“背景提升”活动,去非洲造厕所,去偏远村落庄支教,近几年美本申请的风向是越来越硬核:
打竞赛,做科研,冲天下大赛/项目。
这个风潮,更是“卷”到了华人。还记得6月火爆全网的美国信息奥赛(USACO)入围名单吗?看姓名清一色全是华人。不少家长感慨:海淀鸡娃模式已经席卷美国?未来STEM领域是海内华人和美国华人之间的Battle吗?

说句大实话,要论卷科研,咱们“海淀卷”还真不一定拼得过“加州卷”。
比如前面说的USACO,个中一位来自德州的Rain Jiang 同学,他首次进入美国国家队USACO Training Camp的时候,才小学五年级。
还有我们曾经写过的崔爸,老大Jason月朔开始踏上科研之路,高中连续四年闯入ISEF总决赛,老二Jake被考进美国最顶尖的科技高中托马斯杰斐逊中学,结果两个孩子早申哈佛全录取。那么:
为什么美国大学如此看重STEM牛娃?如果我们的孩子要走竞赛、科研,该当如何从小方案?是不是搞科研的都是靠天份?前不久“爸爸真棒”***大咖讲座就约请了超重量级的高朋:CEE(Center For Excellence )主席、RSI科学研究项目代表Joann DiGennaro女士。
以及培养出两位哈佛理工儿子的清华爸崔苑、2022美国生物奥赛铜牌获奖者母亲Tang女士,一起对话分享了STEM牛娃培养路径。
麻省理工科学研究暑期项目(Research Science Institute ,简称RSI),是由美国精英教诲中央CEE (Center for Excellence in Education)与麻省理工大学互助创立的科学与工程暑期研究项目。
每年夏天,麻省理工夏校会从环球选拔出80名精良的高中生参加为期6周的科学研究所(RSI)项目,录取率仅 5%, 一旦录取完备免费。
△截图自https://math.mit.edu/research/highschool/rsi/index.php
△讲座直播截图
“对付做科研来说,靠谱比聪明更主要。”
“真正理解STEM教诲,就会创造STEM很离不开人文素养。”
“从小学奥数随意马虎让孩子产生反感”
“想走科创这条路,家长一定要提前有方案,不能完备随着学校走。”
“美国普通高校只要不错的GPA和标化成绩,但藤校级的顶尖大学,除了在孩子成绩好和平衡发展的情形下,要有一个特殊的长版。”
官方大咖和牛爸牛妈的分享金句频出,本日我们把讲座的干货内容整理出来,适宜收藏、反复阅读。
#01
为什么美国顶尖大学那么喜好STEM牛娃?
很多人说美国大学博雅教诲、文理兼修,但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大学是非常重视科学干系专业教诲的,有太多理工科强校。
比如顶尖私校有MIT、加州理工,还比如很多大公校,例如伯克利、UIUC、普渡的理工科也非常好,还比如卡耐基梅隆大学CMU有享誉环球的打算机学院,佐治亚理工的工业工程学全美第一等。
这些学校的理工专业对付学生的硬实力(GPA),对科研能力的哀求极高。你不仅要节制STEM的核心课程,比如数学、化学、生物、打算机等,更是须要再某些领域钻得深,从而证明你在该领域的学术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
但更主要的是,科研做得好的同学每每有着美国顶尖大学非常看重的品质——靠谱。
△图片来源:Open Doors, 近几年美本国际申请者选择STEM专业的占比都超过了50%
如今,社会节奏快,孩子们受到段视频、互联网的冲击,一方面生活更便捷了,但另一方面也会普遍更加急性子、暴躁,乃至喜好偷
“但真正做好一个科研项目是须要你沉稳、负责、细致,乃至非常须要按规矩来干工作的,是当代社会中少数能够沉下心来干工作的一批孩子。他们在美本申请的Holistic Review中非常有上风,能在一堆成绩精良的学生中展现出自己的亮点,脱颖而出。
因此,不仅是理工强校,综合性大学例如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也会更青睐有科研经历的学生。”
CE主席、RSI科学研究项目代表Joann女士上面的的这番话可谓醍醐灌顶。要知道,过往(1984-2020年)麻省理工RSI项目毕业生“哈耶普斯麻”录取率高达76%,是国际体系理工学生心目中的科研殿堂。
△RSI校友1984-2020年录取走向,哈佛33%,MIT23%,斯坦福11%,“哈耶普斯麻”录取率76%
但对付“什么样的孩子适宜走科研”,实在中国家庭是有不少误区的。比如我家孩子不足聪明,没有科研天赋?科研是一件非常繁芜和困难的事情(畏惧感)。
但在Joann女士看来,家长千万不要把STEM理解成一些繁芜的数学物理工程学科,把科学研究算作一件非常严明的事情,更主要的是一种在科学知识的海洋中玩耍学习的过程。一定要学中玩,玩中学。
“大部分中国学生太忙了,平常根本没有韶光玩。这是非常可惜的,实在不应该将学习和玩耍区分开。学生的激情亲切和学术该当是结合在一起的。”Joann女士感慨道。
对付想走这条路的家庭,Joann女士有两个实用的建议:
一是要提前有方案,不能完备随着学校走;二是除了科创竞赛,实在也有很多其他的项目,都能提升学生的能力。比如说一些大学的夏令营、实验室见习等等。这就磨练到家长须要找到这些资源,并且给到孩子一个得当的发展环境。
总而言之,在美国教诲体系中,STEM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选择,更是一个可以通过科学方案,一步步达成的目标。那么,家长该当如何培养孩子的科研兴趣?如何做好长线方案呢?
#02
从小学奥数的孩子最随意马虎被扼杀“理工兴趣”
如何让孩子快乐学成STEM牛娃?
有些家长可能会以为,如果要培养一个理工特长的孩子,该当从小就让他们打仗奥数或者博识的观点。但事实是,这样不仅并不利于孩子们科学兴趣的培养,他们可能反而会对其产生反感,实在便是家长自己把孩子的科研这条路给走废了。
在生物奥赛妈妈Tang女士看来,家长们如果想培养孩子的理工兴趣,该当从最根本也是最主要的开始——数学和英语。这方面的培养并不是上补习班,而是要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在学习中引发兴趣。
数学的培养可以从让孩子玩数学或者逻辑思维能力干系的小游戏开始。Tang女士的方法是让孩子从小负责玩大财主游戏,这个游戏非常磨练孩子的思考能力和打算能力,过程也非常的故意思。
英语也非常主要,核心方法是大量阅读。
“在孩子们大量阅读的时候,他们会潜移默化的提高智力,提高词汇量,包括英语水平和思维办法等等。”Tang女士说。
此外,在阅读这件事儿上,家长们该当从小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自己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干系学科兴趣自然而然就被培养出来了。
刚开始可能只读科幻小说,后来会有更多的纪实作品的阅读。比如:Times Magazine, National Geography, The Atlantic,The New York Times等等杂志和报纸。
实在,如果家长真正理解了STEM教诲,就会创造STEM很离不开阅读。
参加过理工科竞赛的孩子家长一定深有体会,由于这些考试内容实质上便是一场有关阅读的竞赛。孩子们须要在有限的韶光里读大概一百多页的问题,然后在这根本上去回答问题。以是阅读的基本功非常主要。
△Times Magazine, National Geography, The Atlantic杂志封面
孩子再终年夜一点之后,家长该当鼓励他们多参加活动,开拓眼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就可以创造自己孩子的爱好特长,他的兴趣点在哪里,并不雅观察他和同学是如何互动的,和他是如何利用环境的等等。
等到了初中阶段,家长就要赞助孩子逐步的消减他们活动的数量,希望孩子们能永劫光持续的专注做的一个项目。家长也可以在这个阶段开始打仗一些教诲咨询方面的机构和老师,探索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在一大堆看似相同的孩子中脱颖而出的问题。
在这个时候,家长们的紧张目标便是要深挖孩子们的特点,和分外上风,并且冲刺相应的顶尖赛事,例如麻省理工RSI、ISEF等。
要知道,美国普通高校可能只看学生有不错的GPA和标化成绩。但是美国的顶尖大学,除了在孩子成绩好和平衡发展的情形下,还须要孩子有一个特殊的长版。
这便是课外活动在申请中的主要性。现在都说“卷活动”,但如果所有孩子都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或者是“费钱就能参加(pay for play)”的活动,学生们的活动列表便是重复和单一的。
想要脱颖而出,还是须要家长从小系统性的培养孩子参加的活动,让他们探求自己喜好的项目,深入做,出成果。
此外,两位家长都提到,每个孩子的高中阶段都是非常劳碌的,以是高中要做减法,不须要给孩子加太多的东西。更主要的是看重孩子找到自己喜好的东西,并在这方面专注深挖,做出成绩,这样的话不管是对孩子的发展还是将来的升学都非常的有帮助。
#03
两个哈佛牛娃的故事
美国理工爬藤路线是“可复制的”
崔爸在"爸爸真棒"的直播间分享了两个儿子通过STEM申请进哈佛的故事,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幸运,但也有很多履历值得借鉴:
”我家老大小时候考试测验的兴趣比较多,音乐、体育、***活动等,对科学有兴趣,但并没有海内那样鸡,还是相比拟较轻松的。
迁移转变发生在初中的时候,他当时想做生物方面的实验,我就利用了自己的同学资源在北京帮他找了个实验室,一方面想帮他完成项目,另一方面也是勉励他在科研上多做一些探索。
很巧的是,在老大暑期课题结束之后,刚好知道学校里有科创竞赛的机会,他就拿这个项目参加了,还拿了学校的一等奖。那时候孩子刚刚8升9,算是在同龄学生里面比较早做科研的(现在确实是越来越早了)。
之后老大凭着这个奖项,参加了州立的比赛,乃至一起冲到了ISEF。
虽然到了ISEF没能拿奖(毕竟孩子还小水平有限), 但是孩子的兴趣和求知欲,包括好胜心,得到了一个极大的刺激和提升。之后他就下定决心要好好做科研。
对付现在的孩子来说,有了动力之后,他们才会真正投入韶光和精力在某件事情上。
△崔爸和他两个哈佛儿子
我记得当时他在一个暑假的韶光,大概看了两三百篇科研的文章,看完了之后,他独立思考关于他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和想要去怎么样的实验室去做。利用课余韶光,他给不同实验室的教授发了三百多封邮件,也终极来到了一个美国顶级的实验室,跟随团队去做一个他感兴趣的科研。
末了高中四年都去了ISEF,后面三年都拿了不错的奖,最高是二等奖,并且被RSI录取。
在学业成绩同样精良的情形下,孩子展现出来的科研激情亲切和科研经历,绝对是在一众牛娃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末了也毫无悬念拿到哈佛大学早申请录取。
由于有了哥哥的履历,老二的科研之路就更加顺畅了。小学进入GT班(即海内快班,实验班),“小升初”进入托马斯杰斐逊中学,并且很早就确定了打算机专业,一边随着学校修具有寻衅性的课程,一边走哥哥的“老路”做科研,参加了3届ISEF,入选RSI,终极“复制”进了哈佛。“
听完两位牛娃的故事之后,可以创造,在孩子发展的道路上,家庭的培养,孩子自身的努力和兴趣,还有环境的鼓励,都是缺一不少的成分。
在惊叹孩子们的努力聪慧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家长和老师们在身后付出的心血,包括对付他们的兴趣培养,每一个阶段的方案,对他们好胜心和动力的引发,给予他们安心努力的环境,和能一起进步的氛围。
#04
如何在关系层面帮助孩子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碰着很多困难,比如说孩子自己并不感兴趣,或者是叛逆期会产生一些冲突。碰着这些问题的家长们也不要慌张,或者急速放弃在STEM方面的培养,而是该当从关系层面去办理问题。
比如,很多家庭刚开始培养孩子走科研路线的时候,很多孩子会下意识跟家长反响说他们不喜好这个。这时候家长也不要心急,大概背后的缘故原由是他们以为自己跟不上节奏了,或者说难度太大了让他们损失了信心。
回到原点,在开始的时候就给孩子一个比较好的根本,让孩子在一个得当的环境中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做一个项目。一定不要太过于关注结果,不然孩子很可能会被失落败打倒。
在培养出兴趣之后,再勾引着孩子一步一步去战胜困难。
在这个过程中,给孩子供应一个很好的环境是非常主要的。比如说学校,家长可能就要考虑这个学校有没有适宜孩子兴趣的项目,或者说有没有干系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也要和孩子多方面沟通,去真正理解他们的兴趣。
和孩子一起探索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冲突,或者孩子可能是在叛逆,这时候家长就要只管即便的理解孩子,而不是对他们吼。
实在吼也是吼不出什么的,以是只管即便便是要原谅孩子的感情,去理解孩子的努力,而不是专门盯着结果。毕竟孩子在现在这个阶段已经有了非常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辨别能力,以是我们该当供应一个得当的环境,只管即便减少这种冲突的机会。
有时候家长说的话孩子可能不一定听,我这时候觉得第三方的插入会比家长说的管用很多,以是也可以去考虑咨询其他专业的老师。
对付辅导学生,实在第一步有时候不一定是直接去做相应的方案,而是该当先评估学生是否喜好是否适宜走着一条路。在决定走哪条路之前还是要看看手头的资源,看看学生的特性,再做决定。
比如说,有一个孩子做的虽然是STEM方向,但是末了走的是科技创业的路,做的也很好。有的学生数学好,影象力好,就完备可以考虑数学奥林匹克这条路,没必要去做无力或者打算机的科创型项目。
有的学生可能不是很善于演讲或者答辩,那么科创竞赛这条路可能就不适宜学生,由于科创将赛末了还是须要进行一个项目的演示演议和答辩。
「 写在后面的话 」
从卷标化、背景提升,到如今的卷竞赛科研,你可以说是留学之路越来越“内卷”了,但某种程度上难道不是中国家长越来越读懂了美本申请的游戏规则吗?
的确,像是RSI、ISEF这样的科研竞赛便是一把爬藤的钥匙,但与此同时,如果孩子想走好这条科研路,也须要很多的支持和帮助。
但是培养一个STEM牛娃可不是一个大略的事,从小时候开始培养根本,到终年夜之后鼓励孩子参加各种活动,供应资源,乃至从精神层面支持孩子,这都须要永劫光的付出和对教诲问题诚挚的思考探索。
实在,STEM牛娃养成记很像一个打怪升级的过程,须要在孩子不同的韶光段给他们设立不同的目标,培养他们的兴趣,供应得当的环境,这些都须要家庭、学校,乃至全体社会资源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