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往事》撤档了,但看过电影的不雅观众,该当会对个中浓郁的嬉皮士文化印象深刻。电影末了的高潮部分改编自臭名昭著的“曼森杀人案”,在案发时的美国社会,嬉皮士是一种范例的负能量文化症候,与本日人们对这一词汇的理解迥异。
但颇为讽刺的是,“垮掉的一代”著名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写下的那句形容年轻嬉皮士荒诞不经的行为办法的名言,却成为了21世纪网络用户的励志鸡汤。(垮掉的一代意指第二次天下大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
这条金句是:“永久年轻,永久热泪盈眶。”

是的,总有那么一些金句,在岁月沉淀中孕育出了更多元的涵义;总有那么一些金句,初读时无比惊艳,让人恨不得列为人生至理箴言,但时隔经年,转头再看,却创造它已经成了灰心的碳酸饮料,总归是少了点刺激感;也有些金句,本来是醍醐灌顶的真理,末了异化成了歪理,本来是胡说八道的歪理,末了又可能被当作了真理。
金句,从字面上拆解,是像金子一样的句子,具有传播上的盛行性、代价性,它不是纯粹网络化的“霜之哀伤”或“火之高兴”,而是能够引发集体无意识的模拟和跟随的内容。
在新的传播语境下,网络金句成为人们日常社交的主要表达要素,险些每隔一段韶光,就会有盛行全网的金句被生产、被二次加工。
那么,这背后表示了哪些大略的传播规律?我们又该以若何的眼力来看待当下的网络金句?
本期通过描述一些热门金句的关键利用场景,带你一品2019年我们利用过和吐槽过的网络金句。
一些热门金句的盛行规律和利用语境关键描述:第三人效果:错的是全天下?
热门金句: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这句箴言出自于波兰墨客斯坦尼斯洛的名作《更缭乱的思绪》,它的原意是:“雪崩中,没有一片雪花以为自己有任务。”结合作者所处的时期语境,紧张说的是纳粹集中营里的平庸之恶。
在网络天下里,平庸之恶并不是罕见的事物。范例如“网络暴力”,便是平庸之恶的代表。从早期的“网络水军”“人肉搜索”到本日的“键盘侠们”,实在都是“雪花”的代名词。
这句名言的另一条翻译版本——“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便是这么盛行起来的。
在很长一段韶光里,“雪花论”提醒了大众,“小恶”积累起来会产生严重后果,带有浓厚的反思意味。然而,时期在变革,社交的效率和形式、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在发生变革。当金句过度有名,导致被滥用到各种不适宜的语境中,说话人的态度和传播效果就会与原来判若云泥。
举个例子,在韩国女星崔雪莉自尽事宜的微博评论中,也涌现了不少“雪花论”,实质上实在是对其他人进行无差别的责怪。但很显然,在这一事宜中,媒体对网络暴力的宣布焦点在韩国舆论场,海内大多数网民是真的挺无辜的。
因此,在干系评论下也能够看到被搪突的网友留下的大量跟评:“我什么都没做,为什么要被当作雪花?”“韩国的‘雪’崩了,关中国的雪花什么事?”
在类似场景里将“雪花论”当作鞭辟入里的俏皮话说出来的人,陷入了所谓的“第三人效果”。即人们每每会方向于高估大众传播对他人的影响,而低估信息对自己的影响。
回顾网络生活,是否常常以为自己在吸收到某一信息时表现得比他人更加理性克制?
例如,在雪莉事宜中,会想当然地认为所有网民在推波助澜;又例如,在比来热议的医患关系话题中,部分受众可能会感想熏染到舆论场上的谈论过于激烈,但实际上,争议性事宜的干系内容多多少少会对所有的信息吸收人产生影响,改变其对医患关系的意见。
大概,当我们面对此类问题时,可以在异化了的“雪花论”外,找到其他具备同样代价的议题。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中,提出了环境威力法则(Power of Context)——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敏感程度比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更为强烈。生理学家把这种方向称作基本归因缺点(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在解读别人的行为时,人们总是高估性情成分,而低估详细环境和环境成分。
这便是说,我们总是方向于从人的脾气一壁而不是从环境的一壁探求问题的答案。
关键描述:群体感情与觉得适应
热门金句:
“我太南了”“人间不值得”
当下年轻人酷爱宣泄和标榜丧文化,甚至于“丧”这个词乃至被不少瞄准年轻用户的品牌放到了名称里。近年来流传甚广的“我太南了”“人间不值得”“胖没紧要,至少你长得丑啊”,可谓集丧文化之大成。
《微博中的负面感情传播剖析》一文中提到,“感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愤怒、悲哀、恐怖等负面感情在微博中呈现出来并经由评论转发,传播的速率更快更广,很随意马虎酝酿出类似于凑集事宜中的群体感情。”
丧便是这样一种偏悲观的负面感情,由此衍生的金句,如在遭遇无奈时戏谑地蹦出一句“我太南了”或“人间不值得”,在对争议新闻事宜中的家长表示质疑与失落望时说的那句“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由考试,就以为真是太恐怖了”,都是随意马虎引发裂变式传播和群体感情叠加的内容。这些看似超然或站在第三方视角发出唏嘘的金句,每每更随意马虎勾起人们内心的“丧”感,让人感同身受。
不过,生理学上有一种征象叫作觉得适应,紧张指在外界刺激的持续浸染下,人们的各种觉得会发生适应,有些适应征象表现为感想熏染性的降落。换句话说,“人间不值得”听得多了,大众的触动生理会由于被“过度频繁”地唤起而逐渐麻木,到了这个阶段,金句也就达到了自身的“边际效应”。
关键描述:身份建构,故我今我他我
热门金句:
“我们都是妖冶而忧伤的孩子。”
去年11月份,《新京报》曾经关注宣布过网络上兴起的反“矫情文学”运动。事宜起源于豆瓣,有人在上面建立了一个“矫情文学品鉴小组”,很快掀起一股反矫情文学的浪潮,目前小组成员已超过60000,逐日更新谈论坚持在150条旁边。很多年轻人冒着“辣眼睛”的风险加入个中,边呕边看,十分热闹。
在这些被品鉴的矫情文学中,有不少是在2019年依然很火的金句,它们大多出自过去的青春疼痛文学,代表语录例如:“我们都是妖冶而忧伤的孩子。”过去的人们善用此话来抒发那些既深刻但却美好的忧伤感情,到本日,这条金句背后的含义也经历了从纯洁、小资情调到故意揶揄调侃的流变。
墨客常说,“今日之我,已非昔日之我。”
这句话用来形容人们回望过去时的生理,再得当不过。本日的我们,以为过去钟爱的青春疼痛文学矫情又酸涩,是由于身份建构和周身环境都经历了巨大变革。身份建构理论认为,人类是群居动物,我们对自我身份的建构与认同来源于社会的文化环境,所展现出的特质是否能为周围的群体文化所接管、保护,这一点至关主要。
在每个人都文艺的00年代,文艺青年们跟在郭敬明们的身后,“心里盛满了水,不敢动,怕漾出一地的悲哀。”如今,分开了当时的社会风潮与认知局限,再发出这样的语句,大概只能在朋友圈收成一大波问号。
这张糊得掉渣的图,形象地表现了人们看到矫情金句时的样子。
嫡黄花,我们学会了对过去自我身份的塑造进行“自嘲”,以便更体面地接管“当年的自己”。品读着十年前的金句,大家又再次对它进行了一波消费。然而,盛行是一个怪圈,令一些人牙酸又“咯噔”的矫情句子正以新的面貌在00后间流传,“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空想”,在感情充足的年纪,迸发出几句矫情的金句,或许是人类的“真喷鼻香定律”。
关键描述:名人效应,娱乐至去世
热门金句:
“TA彷佛只是短暂地爱了我一下。”
比较于前面保质期较长、来源于有名写作者的金句,由明星热门事宜衍生出的金句则会在短韶光内呈现大规模爆发态势,但生命周期更短。
在泛娱乐类热点事宜中,围不雅观群众总是能够迅速而精准地截取当事人的“名言名语”,加工成为热门金句,以或批驳、或同情、或凑热闹的生理广泛地利用传播。
前段韶光,主持人朱丹由于连续口误叫错明星名字上了微博热搜,她的“骚凹瑞”梗被各路网友恶搞;网红分离也屡屡增长金句,从“你喜好大海,我爱过你”,到“摸你的身体就像摸自己”,这些渣男语录不断丰富着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些更有名的名人分离事宜出身的金句则具有更大的传播魔力。2019年8月,具惠善和安宰贤的离婚事件在海内引起热议。比情绪纠葛传播穿透力更深的,是具惠善的那句“他彷佛只是非常短暂地爱了我一下”,引起了网友的猖獗拷贝。
例如,今年南方非常温暖,“我的毛衣彷佛只是短暂地爱了我一下”;英语考试题目太难,“四级彷佛只是短暂地爱了我一下”;这个月人为很低,“人为彷佛只是短暂地爱了我一下”……群体再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这类金句的传播链路,不过,在批量化、娱乐化的利用下,这类金句也很随意马虎制造审美疲倦。
网络金句,彷佛也只是短暂地让我们爱了一下
在09年的一篇名为《当代盛行语》的文章中,作者指出:
“盛行语是特定时期内的产物,它反响的是当时当地的情形,每每洋溢着时期特质,折射出不同时期的生活气息,折射出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思想不雅观念、代价不雅观念和盛行文化。”
网络金句作为盛行语的一种,也受到利用者所处环境的影响。因此,多数网络金句的“生命”每每是短暂的,江山代有金句出,各领风骚那几个月。没有永不过时的金句,也没有不生产金句的时期。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9年,五花八门的网络金句遍布在社交媒体的各个角落。12月2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9年十大盛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千万条,××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了”、“我不要你以为,我要我以为”、霸凌主义。个中就有不少因此网络金句的形式盛行的。
金句看得多了,也能从中创造一些套路,比如:
金句每每雅俗共赏,能够兼具意见意义性和深刻性;多数金句来源于名著、名言,自带格调,大众认同感高;金句富有强传染力,能够触动人心,为感情表达供应了一个良好的载体;金句简短,方便影象的同时,还能现学现用,有效降落了人们评论时的思考本钱。小马宋在《如何快速写出一个金句》里更是直接总结出多条金句公式。例如“AB,AC”,重复一个词,但其余两个关键词会发生变革,再加之高大上的词汇,就可以塑造出一句金句:他可以领导一次抗议,而我在领导一个国家(出自前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还有“AB、BA”句式: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出自刘慈欣《三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出自卞之琳《断章》)。此外还有选择句式、递进句式等等。
金句在移动互联网的加持下,变得更有套路,更随意马虎被大众理解、接管和模拟,这样的祛魅,声势浩大,普遍发生在过去20年的互联网天下当中。传播语境的变革,让过去只有大师才说得出的金句成了普通网友的口头禅,不过,频繁地恶搞、消费和滥用,也的确在加速盛行金句的腐烂。
以是,热衷于金句式表达的人们,还请且行且珍惜。
参考链接:
https://new.qq.com/omn/20191105/20191105A08BW500http://web.anyv.net/index.php/article-3753563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52789/238416/17004900.htmlhttps://mp.weixin.qq.com/s/7CUm0Z2Jq9TYGkE6uVDdaw作者:全媒派,公众年夜众号:全媒派(ID:quanmeipai)
本文由 @全媒派 原创发布于大家都是产品经理。未经容许,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