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t,这个词实在源自英国鄙谚,意思大约是 “混账”。Linux 为什么会以这样自嘲的名字来命名呢?这个中还有一段儿有趣的历史可以说一说:
以下摘自:https://www.liaoxuefeng.com/wiki/896043488029600/896202815778784Git 的出身:很多人都知道,Linus 在 1991 年创建了开源的 Linux,从此,Linux 系统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最大的做事器系统软件了。Linus 虽然创建了 Linux,但 Linux 的壮大是靠全天下热心的志愿者参与的,这么多人在世界各地为 Linux 编写代码,那 Linux 的代码是如何管理的呢?事实是,在 2002 年以前,天下各地的志愿者把源代码文件通过 diff 的办法发给 Linus,然后由 Linus 本人通过手工办法合并代码!
你大概会想,为什么 Linus 不把 Linux 代码放到版本掌握系统里呢?不是有 CVS、SVN 这些免费的版本掌握系统吗?由于 Linus 武断地反对 CVS 和 SVN,这些集中式的版本掌握系统不但速率慢,而且必须联网才能利用。有一些商用的版本掌握系统,虽然比 CVS、SVN 好用,但那是付费的,和 Linux 的开源精神不符。不过,到了 2002 年,Linux 系统已经发展了十年了,代码库之大让 Linus 很难连续通过手工办法管理了,社区的弟兄们也对这种办法表达了强烈不满,于是 Linus 选择了一个商业的版本掌握系统 BitKeeper,BitKeeper 的雇主 BitMover 公司出于人性主义精神,授权 Linux 社区免费利用这个版本掌握系统。安定联络的大好局势在 2005 年就被冲破了,缘故原由是 Linux 社区牛人聚拢,不免熏染了一些梁山豪杰的江湖习气。开拓 Samba 的 Andrew 试图破解 BitKeeper 的协议(这么干的实在也不但他一个),被 BitMover 公司创造了(监控事情做得不错!
),于是 BitMover 公司怒了,要收回 Linux 社区的免费利用权。Linus 可以向 BitMover 公司道个歉,担保往后严格管教弟兄们,嗯,这是不可能的。实际情形是:Linus 花了两周韶光自己用 C 写了一个分布式版本掌握系统,这便是 Git!
一个月之内,Linux 系统的源码已经由 Git 管理了!
牛是怎么定义的呢?大家可以体会一下。Git 迅速成为最盛行的分布式版本掌握系统,尤其是 2008 年,GitHub 网站上线了,它为开源项目免费供应 Git 存储,无数开源项目开始迁移至 GitHub,包括 jQuery,PHP,Ruby 等等。历史便是这么有时,如果不是当年 BitMover 公司威胁 Linux 社区,可能现在我们就没有免费而超级好用的 Git 了。
版本掌握系统
不管是集中式的 CVS、SVN 还是分布式的 Git 工具,实际上都是一种版本掌握系统,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很方便的管理我们的文件、代码等,我们可以先来畅想一下如果自己来设计这么一个别系,你会怎么设计?

摁,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之前写毕业论文的日子,我先在一个开阔的空间创建了一个文件夹用于保存我的各种版本,然后开始了我的 “毕业论文版本管理”,参考下图:
这彷佛暴露了我写毕业论文愉快的经历..但不管怎么样,我在用一个粗粒度版本的制度,在对我的毕业论文进行着管理,摁,我通过一直在原根本上迭代出新的版本的办法,不仅保存了我各个版本的毕业论文,还有这清晰的一个路径,完美?NO!
问题是:
每一次的迭代都变动了什么东西,我现在完备看不出来了!当我在迭代我的超级无敌怎么样都不改的版本的时候,溘然回忆起彷佛之前版本 1.0 的第一节内容和 2.0 版本第三节的内容加起来才是最棒的,我须要打开多个文档并创建一个新的文档,仔细比拟文档中的不同并为我的新文档添加新的东西,好麻烦啊…到末了文件多起来的时候,我乃至都不知道是我的 “超级无敌版” 是终极版,还是 “打去世都不改版” 是终极版了;更为要命的是,我保存在我的桌面上,没有备份,意味着我本地文件手滑删除了,那我就…我就…就…
并且可能问题还远不止于此,以是每每想起,就不自觉对 Linux 膜拜了起来。
集中式与分布式的不同
Git 采取与 CSV/SVN 完备不同的处理办法,前者采取分布式,而后面两个都是集中式的版本管理。
先说集中式版本掌握系统,版本库是集中存放在中心做事器的,而干活的时候,用的都是自己的电脑,以是要先从中心做事器取得最新的版本,然后开始干活,干完活了,再把自己的活推送给中心做事器。中心做事器就好比是一个图书馆,你要改一本书,必须先从图书馆借出来,然后回到家自己改,改完了,再放回图书馆。
集中式版本掌握系统最大的毛病便是必须联网才能事情,如果在局域网内还好,带宽够大,速率够快,可如果在互联网上,碰着网速慢的话,可能提交一个10M的文件就须要5分钟,这还不得把人给憋去世啊。
那分布式版本掌握系统与集中式版本掌握系统有何不同呢?首先,分布式版本掌握系统根本没有 “中心做事器”,每个人的电脑上都是一个完全的版本库,这样,你事情的时候,就不须要联网了,由于版本库就在你自己的电脑上。既然每个人电脑上都有一个完全的版本库,那多个人如何协作呢?比方说你在自己电脑上改了文件 A,你的同事也在他的电脑上改了文件 A,这时,你们俩之间只需把各自的修正推送给对方,就可以相互看到对方的修正了。
和集中式版本掌握系统比较,分布式版本掌握系统的安全性要高很多,由于每个人电脑里都有完全的版本库,某一个人的电脑坏掉了不要紧,随便从其他人那里复制一个就可以了。而集中式版本掌握系统的中心做事器假如出了问题,所有人都没法干活了。
在实际利用分布式版本掌握系统的时候,实在很少在两人之间的电脑上推送版本库的修正,由于可能你们俩不在一个局域网内,两台电脑相互访问不了,也可能本日你的同事病了,他的电脑压根没有开机。因此,分布式版本掌握系统常日也有一台充当 “中心做事器” 的电脑,但这个做事器的浸染仅仅是用来方便 “交流” 大家的修正,没有它大家也一样干活,只是交流修正未便利而已。
当然,Git 的强大还远不止此。
二、Git 事理入门Git 初始化
首先,让我们来创建一个空的项目目录,并进入该目录。
$ mkdir git-demo-project$ cd git-demo-project
如果我们打算对该项目进行版本管理,第一件事便是利用 git init 命令,进行初始化。
$ git init
git init 命令只会做一件事,便是在项目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 .git 的子目录,用来保存当前项目的一些版本信息,我们可以连续利用 tree -a 命令查看该目录的完全构造,如下:
Git 目录大略解析
config 目录
config 是仓库的配置文件,一个范例的配置文件如下,我们创建的远端,分支都在等信息都在配置文件里有表现;fetch 操作的行为也是在这里配置的:
objects 目录
Git 可以通过一种算法可以得到任意文件的 “指纹”(40 位 16 进制数字),然后通过文件指纹存取数据,存取的数据都位于 objects 目录。
例如我们可以手动创建一个测试文本文件并利用 git add . 命令来不雅观察 .git 文件夹涌现的变革:
$ touch test.txt$ git add .
git add . 命令便是用于把当前新增的变革添加进 Git 本地仓库的,在我们利用后,我们惊奇的创造 .git 目录下的 objects/ 目录下多了一个目录:
我们可以利用 git hash-object test.txt 命令来看看刚才我们创建的 test.txt 的 “文件指纹”:
$ git hash-object test.txte69de29bb2d1d6434b8b29ae775ad8c2e48c5391
这时候我们可以创造,新创建的目录 e6 实在是该文件哈希值的前两位,这实在是 Git 做的一层类似于索引一样的东西,并且默认采取 16 进制的两位数来当索引,是非常得当的。
objects 目录下有 3 种类型的数据:
Blob;Tree;Commit;文件都被存储为 blob 类型的文件,文件夹被存储为 tree 类型的文件,创建的提交节点被存储为 Commit 类型的数据;
一样平常我们系统中的目录(tree),在 Git 会像下面这样存储:
而 Commit 类型的数据则整合了 tree 和 blob 类型,保存了当前的所有变革,例如我们可以再在刚才的目录下新建一个目录,并添加一些文件试试:
提交一个 Commit 再不雅观察变革:
首先我们可以不雅观察到我们提交了一个 Commit 的时候在第一句话里面返回了一个短的像是哈希值一样的东西:[master (root-commit) 30d51b1] 中 的 30d51b1,对应的我们也可以在 objects 找到刚才 commit 的工具,我们可以利用 git cat-file -p 命令输出一下当前文件的内容:
$ git cat-file -p 30d5tree 5efb9bc29c482e023e40e0a2b3b7e49cec842034author 我没有三颗心脏 <wmyskxz@wmyskxzdeMacBook-Pro.local> 1565742122 +0800committer 我没有三颗心脏 <wmyskxz@wmyskxzdeMacBook-Pro.local> 1565742122 +0800test: 新增测试文件夹和测试文件不雅观察.git文件的变革
我们创造这里面有提交的内容信息、作者信息、提交者信息以及 commit message,当然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提交的内容详细有哪些:
$ git cat-file -p 5efb100644 blob e69de29bb2d1d6434b8b29ae775ad8c2e48c5391 test.txt
我们再试着提交一个 commit 来不雅观察变革:
可以不雅观察到这一次的 commit 多了一个 parent 的行,个中的 “指纹” 和上一次的 commit 千篇一律,当我们提交两个 commit 之后我们的 Git 仓库可以简化为下图:
解释:个中由于我们 test 文件夹新增了文件,也便是涌现了变革,以是就被标识成了新的 tree 类型的工具;
refs 目录
refs 目录存储都是引用文件,如本地分支,远端分支,标签等
refs/heads/xxx 本地分支refs/remotes/origin/xxx 远端分支refs/tags/xxx 本地tag引用文件的内容都是 40 位长度的 commit
$ cat .git/refs/heads/master9dfabac68470a588a4b4a78742249df46438874a
这就像是一个指针一样,它指向了你的末了一次提交(例如这里就指向了第二次提交的 commit),我们补充上分支信息,现在的 Git 仓库就会像下图所示:
HEAD 目录
HEAD 目录下存储的是当前所在的位置,其内容是分支的名称:
$ cat HEADref: refs/heads/master
我们再补充上 HEAD 的信息,现在的 Git 仓库如下图所示:
Git 中的冲突
您也在上面理解到了,在 Git 等分支是一种十分轻便的存在,仅仅是一个指针罢了,我们在广泛的利用分支中,不可避免的会碰着新创建分支的合并,这时候不论是选择 merge 还是 rebase,都有可能发生冲突,我们先来看一下冲突是如何产生的:
图上的情形,并不是移动分支指针就能够办理问题的,它须要一种合并策略。首先我们须要明确的是谁与谁的合并,是 2,3 与 4, 5, 6 两条线的合并吗?实在并不是的,真实合并的实在只有 3 和 6,由于每一次的提交都包含了项目完全的快照,即合并只是 tree 与 tree 的合并。
这可能提及来有点绕,我们可以先来想一个大略的算法,用来比较 3 和 6 的不同。如果我们只是纯挚的比较 3 和 6 的信息,实在并没故意义,由于它们之间并不能确切的表达出当前的冲突状态。因此我们须要选取它们两个分支的不合点(merge base)作为参考点,进行比较。
首先我们把 1 作为根本,然后把 1、3、6 中所有的文件做一个列表,然后依次遍历这个列表中的文件。我们现在拿列表中的一个文件进行举例,把在提交在 1、3、6 中的该文件分别称为版本1、版本3、版本6,可能涌现如下几种情形:
1. 版本 1、版本 3、版本 6 的 “指纹” 值都相同:这种情形则解释没有冲突;
2. 版本 3 or 版本 6 至少有一个与版本 1 状态相同(指的是指纹值相同或都不存在):这种情形可以自动合并,比如版本 1 中存在一个文件,在版本 3 中没有对该文件进行修正,而版本 6 中删除了这个文件,则以版本 6 为准就可以了;
3. 版本 3 or 版本 6 都与版本 1 的状态不同:这种情形繁芜一些,自动合并策略很难生效了,以是须要手动办理;
merge 操作
在办理完冲突后,我们可以将修正的内容提交为一个新的提交,这便是 merge。
可以看到 merge 是一种不修正分支历史提交记录的办法,这也是我们常用的办法。但是这种办法在某些情形下利用起来不太方便,比如我们创建了一些提交发送给管理者,管理者在合并操作中产生了冲突,还须要去办理冲突,这无疑增加了他人的包袱。
而我们利用 rebase 可以办理这种问题。
rebase 操作
假设我们的分支构造如下:
rebase 会把从 Merge Base 以来的所有提交,以补丁的形式一个一个重新打到目标分支上。这使得目标分支合并该分支的时候会直接 Fast Forward(可以大略理解为直接后移指针),即不会产生任何冲突。提交历史是一条线,这对强制症患者可谓是一大福音。
实在 rebase 紧张是在 .git/rebase-merge 下天生了两个文件,分别为 git-rebase-todo 和 done 文件,这两个文件的浸染光看名字就大概能够看得出来。git-rebase-todo 中存放了 rebase 将要操作的 commit,而 done 存放正操作或已操作完毕的 commit,比如我们这里,git-rebase-todo 存放了 4、5、6 三个提交。
首先 Git 会把 4 这个 commit 放入 done,表示正在操作 4,然后将 4 以补丁的办法打到 3 上,形成了新的 4,这一步是可能产生冲突的,如果有冲突,须要办理冲突之后才能连续操作。
接着按同样的办法把 5、6 都放入 done,末了把指针移动到最新的提交 6 上,就完成了 rebase 的操作。
从刚才的图中,我们就可以看到 rebase 的一个缺陷,那便是修正了分支的历史提交。如果已经将分支推送到了远程仓库,会导致无法将修正后的分支推送上去,必须利用 -f 参数(force)强行推送。
以是利用 rebase 最好不要在公共分支上进行操作。
Squash and Merge 操作
大略说便是压缩提交,把多次的提交融合到一个 commit 中,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我们着重来谈论一下实现的技能细节,还是以我们上面最开始的分支情形为例,首先,Git 会创建一个临时分支,指向当前 feature 的最新 commit。
然后按照上面 rebase 的办法,变基到 master 的最新 commit 处。
接着用 rebase 来 squash 之,压缩这些提交为一个提交。
末了以 fast forward 的办法合并到 master 中。
可见此时 master 分支多且只多了一个描述了这次改动的提交,这对付大型工程,保持主分支的简洁易懂有很大的帮助。
解释:想要理解更多的诸如 checkout、cherry-pick 等操作的话可以看看参考文章的第三篇,这里就不做细致描述了。三、总结通过上面的理解,实在我们已经大致的节制了 Git 中的基本事理,我们的 Commit 就像是一个链表节点一样,不仅有自身的节点信息,还保存着上一个节点的指针,然后我们以 Branch 这样轻量的指针保存着一条又一条的 commit 链条,不过值得把稳的是,objects 目录下的文件是不会自动删除的,除非你手动 GC,不然本地的 objects 目录下就保留着你当前项目完全的变革信息,以是我们常日都会看到 Git 上面的项目常日是没有 .git 目录的,不然仅仅通过 .git 目录理论上就可以还原出你的完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