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有“登闻鼓”的传统,目的便是要破除政府与民众的隔膜,担保下情上达,但这些制度缺少稳定性、即时性和可靠性。而政府热线是通过信息技能联通起来的,不仅记录诉办双方的见地,也对全体处理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实现全体过程的可理解和可视化,从而明确了各方任务和流程,也提升了效率。
但近年来,不合理、不合规的“越界”诉求也相应增加,让政府热线变成了“许愿池”。此前多地晒出一批12345热线接到的不合理诉求,个中不乏非常奇葩的案例。12345热线日益不堪重负的问题,该当引起重视。
不合规不合理诉求大量增长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春和沈阳等城市开始建立12345市长热线,然后逐步扩散到全国各地城市。经由数十年的发展,12345热线日益成熟,深入民气,形成闭环,取得了广泛的管理效能。比如,北京市2024年上半年12345热线受理反响总量1120余万件,五年半受理群众和企业反响1.4亿件。弘大的数字反响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密集互动,虔诚地记录了城市各个角落跳动的脉搏。
过去一段期间,为了提高为民做事的效率,让民众找得到政府部门,各地城市政府部门都建立起自己的热线,诸如住建、税务、市场、环卫等,险些每个城市都有几十根市民热线。这些热线架起了民众与政府部门联系的桥梁,供应理解决问题的通道,但热线太多,也让人迷失落在一大堆号码中,眼花缭乱。
后来,各地政府考试测验探索热线的归并事情,将多个部门的热线整合玉成市性的一根热线,开始了以12345热线为中央的便民热线时期。
2021年,国家层面开始推动政务便民热线的优化合并,基本形成了110和12345两根热线并行的热线做事格局。通过将其他非警务或非紧急类热线归并到12345热线,使得12345热线成为非紧急类诉求的总客服,也进一步提升了12345热线的威信性,得到了更大范围的认可和信赖。
但这几年来,12345热线中呈现出了大量不合规不合理诉求。目前,从各地城市运行中央看到的情形是,这类诉求的比率常日能达到20%乃至30%以上。如“12345·临沂首发”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8月,该市12345热线受理的300多万件诉求中,不合规诉求达5.3万件,均匀每天200多件。
梳理各地的政谋划定可以看到,目前明确或认定的不合规不合理诉求,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
其一,职能外诉求:干系诉求不在12345热线受理范围内,须通过诉讼、仲裁、纪检监察、行政复议、政府信息公开等程序办理;其二,造孽诉求:干系诉求涉及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或社会公序良俗,属于法律法规等规定不予受理的事变;其三,重复诉求:干系诉求已在办理过程中或按照干系流程已经办理完毕,但同一或不同诉求人对处理结果不满意,仍旧反复通过热线投诉,还有对付政策咨询或做事指南等已明确答复的问题,仍旧基于各种缘故原由而反复讯问;其四,无效诉求:属于不合理的哀求或期望,如投诉“理发店剪坏刘海,哀求恢复原样”“想弃养孩子,希望政府吸收”等。
“12345,有事找政府”,这句话掷地有声,代表了政府对公民的持重承诺,也表达了12345热线做事于民的勇气和决心。然而,这句话就跟“有困难,找警察”一样,边界和范围都非常模糊,充满多义性,很不好理解。“有困难”的“困难”究竟是哪些困难,“有事”究竟是什么类型或特点的事,缺少明确的细则和边界。
因此,12345热线“有事找政府”的口号,易形成险些能知足无限承诺的期许,彷佛是有求必应,无所不能。同时,“办结率或满意率100%”等宣扬语,固然是为了展示热线事情的良好效能,但也为政府无所不能的想象供应了证据。对办结率和满意率的考察,则直接推动了一线事情职员疲于奔命,去面对民众稀奇古怪或无理纠缠的诉求,旁边难堪。
社会管理须要多方合奏“交响曲”
实际上,回过分去看,110报警电话发展的历史,也同样面临不合理诉求超载的问题。早在1996年,福建漳州110报警做事台曾对社会公开承诺,“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这便是常日所说的“四有四必”,也被称为是“16字方针”。这个承诺随后被公安部向全国公安机关推广,成为各地110报警平台的标语和口号。
由于110警务平台的有名度和影响力很大,很多人都不加选择地通过110电话来反响情形和问题,期望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和相应。各地都冒出了大量非警务类诉求,使公安部门承受了巨大压力,乃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部门的主责主业。随之而来的便是,很多地方公安系统就逐步删除或摒弃“四有四必”的提法,努力回归公安的本职事情。
12345热线的发展,不仅让民众能积极反响个人诉求,也使政府部门加速运转起来。但是各种不合规不合理诉求,既使得12345热线诉求超出负荷,也危害民众的期待,导致相互不信赖的结果。
从应对方法来看,为理解决不合规不合理诉求的问题,目前不少地方出台了干系政策文件,以申明12345热线的职责范围,明确群众可提诉求的边界。详细来看,紧张是通过列举或举例等办法规定不合规不合理诉求的种别,通过强化事情流程严格筛选和过滤这类诉求,通过网络或媒体等办法让群众理解,等等。
这些做法实际上承认了政府权能是有限的,找到了理性对待民众诉求的合理方法,进而形成了向主责主业紧缩的自觉。而对付民众来说,必须要认识到12345是公共产品,其职责是有边界和有限度的,须要的是将该当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去做所有的事,因此必须要合理、合法和适度地提出各自的诉求。
12345热线的发展及其运用,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间隔,形成了两者紧密互动的稳定机制,尤其是提高了问题办理的效率、政府管理的精准度,可以说是当代政府利用科学技能办理社会问题的经典案例。但正是12345热线的成功,诱发了不合规不合理诉求蔓延繁殖,反而滋扰了12345的主责主业。
说到底,政务做事不能大包大揽,也不是无所不能的。必须只管即便摒弃12345无所不能的角色预设和民间想象,防止民众对付政府热线不当的期许和诉求。
推进国家管理的当代化,是实现中国式当代化的主要内容,须要大力培植法治政府、任务政府和回该当局,提高政府相应民众诉求的能力。社会管理是国家管理的主要方面,但社会管理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合奏的“交响曲”,个中的关键是明确不同主体的职责权利及其边界,实现社会多元主体的良性互动,实现力所能及和适度均衡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良性互动,更好地发挥政府热线的浸染,提升社会管理当代化的水平。(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