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对一些基层单位来说,无论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首长信箱”都不是个新鲜事物。但毋庸讳言,有相称数量的“首长信箱”是个略显尴尬的存在,要么只是一个摆设,鲜有人问津;要么只是挂了个“首长”的名号,实际上由指定的机关干部卖力打理,而且回答的大多是制式的、客气的、滴水不漏的但短缺人情味的内容。这么说,绝不是质疑这些单位的领导,我们只是在想,“首长信箱”到底是不是基层各级领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在强调一级干好一级事的本日,“首长信箱”存在的代价还有多大,乃至说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上个月,得知武警浙江总队杭州支队政委周光贤通过“首长信箱”已给基层官兵复书2000多封,我们采访了他。他用这些信件授予了“首长信箱”发达的生命力,也对我们的疑问作出了回答。

主持人:听说您“收藏”了一件宝贝,能给我们先容一下吗?
周光贤:也谈不上什么宝贝,便是一年多来“首长信箱”里所有往来信件的合订本。从2020年5月起,我每天晚上与基层主官通过网上“首长信箱”进行互换。须要解释的是,这里所说的“首长信箱”,不仅仅是反响问题的民主渠道。早在信箱设立之初,我就与各基层主官“约法三章”,紧张评论辩论思想政治事情领域的详细人和事,当然也包括见地建议、事情感悟或心得体会等。同时,坚持志愿原则,基层主官可根据实际情形选择写或不写;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所写内容必须符合实际,不能光说好话;坚持简约原则,不规定字数,不给基层增长包袱。然而,随着韶光的推移,给我写信的除了基层主官,越来越多的责任兵、军士和排长也加入到对话的行列,“首长信箱”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不断拓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收到一万多封来信,每一封我都尽可能看完,重点回答了个中的2000多封。
主持人:看来这个“首长信箱”很火爆、深受官兵欢迎。您这么做,出于什么考虑?
周光贤:单位实际使然吧。其一,我们支队有40多个点位,散布在驻地的角角落落,有些点位支队领导常常去,而有的很永劫光才能去一趟,导致节制的情形不屈衡;其二,支队领导平时与各基层主官直接互换的机会并不多,即便是到各点位现地检讨,也大多勾留在事情层面,对他们缺少深入的理解。不深入理解,就很难谈得上勉励与监督,终极受影响的是干部队伍培养和选人用人;其三,支队很多决策支配须要统一思想,须要问计官兵,而“首长信箱”能够很好地办理这一问题。当然,“首长信箱”最核心的功能,还是拉近党委机关和基层之间的间隔,包括思想上、认知上以及情绪上的间隔,更好地树立起党委机关的威信和良好形象,这样不仅推动支队党委果培植理念、决策支配直达基层末端,也能及时以基层的视角,回看党委机关的思路和举措是否精确,并作出调度。
主持人:阅读一万多封来信,写了2000多封复书,事情量很大,您是若何坚持下来的?
周光贤:设立“首长信箱”本身便是向全体官兵许下的承诺,代表的是党委机关的形象,必须说话算数。如果半途而废或者虎头蛇尾,我们这一级组织还有啥公信力可言呢?此外,基层官兵对“首长信箱”期望很高,很多营连干部不是每天晚上给“首长信箱”写信时才去看,而是早中晚必看一次,看看大家反响了什么问题,我是怎么回答的。有的基层主官谈到,每当自己单位的做法在“首长信箱”被表扬、被转发时,觉得一整天都干劲十足。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成为让我坚持下去的情由。
主持人:截至目前,“首长信箱”已经设立了1年零4个月,您认为它给单位培植发展带来了哪些变革?您本人又有哪些收成?
周光贤:我认为最紧张的变革,便是党委机关在基层官兵中的公信力得到有效提升,政治事情的威信进一步立起来了,党委机关与基层、支队领导与官兵联系得更紧了,彼此间的认同感、信赖度都得到了巩固加强,上高下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收成是让官兵们感到党委、领导和机关一贯在关心关注他们,“基层至上、士兵第一”这句话没有蹈空走虚。同时,群众的聪慧是无穷的,我也通过“首长信箱”学到了官兵们的好思想好作风;还有一点非常主要,便是借助“首长信箱”,我达到了“识人”的目的,基层干部哪些想干事创业、哪些能主动担当作为、哪些有发展潜力等等,通过永劫光的信件互换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节制。
主持人:“首长信箱”的效用不是吹糠见米的,而且绝大部分是“隐绩”而非“显绩”,您如何看待这一点?
周光贤:实在,“首长信箱”里发生的统统本色上便是抓基层、打根本事情,是须要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就像栽花,如果离开肥沃的土壤,再好的品种也存活困难;但若是我们存心造就土壤,外加浇水施肥,鲜花盛开只这天夕的事。正因如此,我选择先去造就土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个“福”,韶光有是非,成效有隐显,就看你树立什么样的政绩不雅观了。如果哪一天,我离开现在这个岗位,官兵们说我还是做了一些实事,我就心满意足了。当然,身为党委布告,我追求的更高目标是给单位留下一个心气顺畅的事情环境、一支积极向上的人才军队、一个凝心聚力的党委班子。(王成滨 本报 张良)
来源: 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