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眼目/Oegopsida,也叫鱿鱼目,共有5总科,分别为:
手乌贼总科/Chiroteuthoidea(41种,胴体与触腕又细又长)小头乌贼总科/Cranchioidea(37种,头部特殊短小)柔鱼总科/Ommastrephoidea(25种,胴体圆锥形)爪乌贼总科/Onychoteuthoidea(148种,只有触腕穗带钩)菱鳍乌贼总科/Thysanoteuthoidea(1种,肉鳍非常特殊)鱿鱼在中国大陆一样平常视作俗称,台湾地区才有鱿鱼目的叫法;而且,台湾学者对学名的选用似无章法,有些种类一会叫鱿,一会又用乌贼;偏偏中文维基又多是台湾人所编撰,故很多条款相称混乱,例如鱿鱼目还注释亦名枪乌贼。
开眼目五大总科,图自编
总科下合计有24科252种,是头足纲最大分支。
开眼目物种形态极为丰富,既有地球最长最大的鱿鱼,亦有堪称天下最小的乌贼;头足界游得最快的家伙也在这个目里,有些乃至会飞,虽然灵巧性可能比不上其它物种;不少成员腕部吸盘还带钩,表明它们进攻能力更强,生性更残暴,同类相食乃至是一种本能。
最大与最小,图自编
由于开眼目是新分类,过往很多分类被大幅调度,这些调度尚未取得大多数认可;再加上技能日益发展,分类一直更新……很难就此作出结论,逐一剖述,故本文仅罗列一些常见开眼头足。
最常见莫过于柔鱼总科:
柔鱼总科也叫真鱿总科。虽为总科,旗下却只有一科——柔鱼科/Ommastrephidae;此科又分3亚科,分别为:滑柔鱼亚科/Illicinae(4)、柔鱼亚科/Ommastrephinae(11)、褶柔鱼亚科/Todarodinae(10)。
与枪乌贼科相反,柔鱼科是雄性小,雌性大。
柔鱼总科,图自编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别号阿根廷鱿鱼,俗称阿鱿,英文叫Argentine shortfin squid。紧张分布于西南大泰西,是环球最主要的鱿鱼大宗品种之一。成熟胴长在38-40厘米之间;活体外套膜为褐色,胴背中心具明显粗黑带,触腕穗中间有2列特大吸盘。
中国何时开始在该区域捕捉?不同文献有不同数据,有的说93年,也有的说是97年。
阿根廷滑柔鱼鉴定,图自编
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别号真鱿鱼、日本鱿鱼或韩国鱿鱼,俗称北鱿、火箭鱼、东洋鱿等,英文叫Japanese flying squid或Common flying squid。紧张分布于日本周围海疆,黄海、东海也有一定密度,最远达阿拉斯加湾,南及海南岛以北海疆;适温性广,四季产卵。胴背中心具深褐色粗带,常见胴长约30厘米,最长50厘米,越往南越短。肉质较硬,多用于制作鱿鱼干、鱿鱼丝等。
太平洋褶柔鱼鉴定,图自编
翱翔事理:
正如英文名字所示,北鱿还是一种翱翔鱿鱼——能在海面上翱翔而不但滑行!
其事理首先是扩大外套膜,吸入大量海水;再通过漏斗高压喷出,产生强大推力;射出水面后,肉鳍还会像拍翅一样操纵方向,同时触腕排成螺旋状以增加推力,腕膜也能产生一定助力。最远记录30米!
速率11.2m/s,人类为10.31m/s。也有阐明认为第②步是漏斗与胴部同时喷水,图自编
巴氏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别号柔鱼,俗称赤鱿或红鱿,英文Red squid或Neon flying squid。分布遍及环球亚热带与温带海疆,地中海虽也能见到,但比较少。活体外套膜呈深紫赤色,腹部具独特银色带(有时不明显);触腕穗大吸盘角质环每隔90°有一个大尖齿,齿间具7-10个小齿;与枪乌贼不同,柔鱼微弱的发光器并非位于内脏,而在体表腹面。根据FAO数据,北大泰西以及南半球海疆的雌性柔鱼最长可达90厘米,雄性约40厘米,而北太平洋雌性最长达60厘米,雄性40-45厘米。
柔鱼也是翱翔鱿鱼,与北鱿同为东黄海、日本近海紧张柔鱼捕获品种。
2020年,通过评估险些所有海疆的柔鱼的线粒体DNA,表明柔鱼属并非只有一种,而是4种,故该属以前3种同种异名被重新订正为种。
柔鱼鉴定,图自编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别号美洲大赤鱿,俗称秘鲁鱿鱼,洪堡鱿鱼则是根据英文Humboldt squid翻译而来。美洲大赤鱿是一种大型鱿鱼,全长可达2.5米,胴体最长1.2米,一样平常为50-80厘米,最重50公斤,常日20-30公斤。虽然秘鲁鱿鱼肉质疏松,带有不受人欢迎的酸味,但由于成长迅速,分布广泛,而成为迄今为止个体最大、资源最丰富的鱿鱼种类之一,常用于制作罐头或鱼饵。
美洲大赤鱿也是一种翱翔鱿鱼,不过,它的翱翔间隔十分有限,最远记录是40公斤飞1.2米。
美洲大赤鱿鉴定,图自编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别号南鱿、奥兰鸢鱿,英文Purpleback squid;为柔鱼亚科鸢乌贼属下一种;紧张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热带海疆。正如英文名字所示,鸢乌贼活体一样平常呈紫赤色;其触腕穗吸盘尖齿不同位置会有有不同排列与形状;胴长可达65厘米,重8.5公斤。鸢乌贼紧张渔场位于印度洋,资源潜力较大,有很好开拓前景。
鸢乌贼鉴定,图自编
接下来大略先容几种非柔鱼的比较有名的开眼头足。
大王乌贼/Architeuthis dux,别号大王鱿鱼,英文Giant squid,大王乌贼科唯一一种。紧张生活于北大泰西及北太平洋深海。偶尔被人类目睹的活体并不算大,学者目前只能根据残余部位推测其大小极值:雌性最终年夜概是12-13米,胴长约4米,最重可达275公斤,雄性全终年夜概10米,重150公斤;而传说中的20米乃至以上,目前尚无科学记录佐证。
大王鱿鱼便是挪威海怪Kraken的原型。
大王乌贼铜版画与标本记录点
右下图:2015年12月24日,一头长约3.7米的年轻大王乌贼在东京某港口迷路,当时很多人得以近间隔围不雅观、拍照、录像!
该大王乌贼末了被一名潜水员引至大海,安然无事。大王乌贼真身,图自编
梅思乌贼/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亦称大王酸浆鱿、南极大王鱿或巨枪鱿鱼,英文Colossal squid,小头乌贼科梅思乌贼属,也是一种深海巨型乌贼,紧张生活于南极周围海疆,频年夜王乌贼更神秘!
迄今只在2007年捕获一只重达495公斤的成年大王酸浆鱿,最初估计长有10米,后来实测4.2米(可能是紧缩),但从抹喷鼻香鲸腹中喙片不雅观察来看,学者普遍相信还有更大的尺寸。大王酸浆鱿,图自编
写到这里,可知有3类头足动物(巨型章鱼、大王乌贼、梅思乌贼)谓之海怪(蛇发女妖美杜莎、挪威海怪克拉肯等),实际上,这些海怪的原型大多在现实是有的,只是被人们浮夸而已。区分这些巨型头足也很随意马虎,它们的身形并不相似,最大特色是:章鱼八腕,大王偏瘦,梅思较胖。
鉴别超级头足物种,图自编
如何理解乌贼与枪乌贼、鱿鱼与柔鱼?
就消费角度来看,闭眼与开眼说的都是鱿鱼。但在学术上,闭眼头足类紧张叫枪乌贼,开眼头足类紧张称柔鱼,台湾地区则习气将学名写作鱿鱼;分类上,鱿鱼、枪乌贼与墨鱼都称之为乌贼,但传统上,人们又习气将墨鱼唤作乌贼。英文Squid通译为分类上的乌贼,只是英文天下里,Squid也有狭义之分,狭义便专指鱿鱼;其余,如果是指食品,则鱿鱼的英文还叫calamari。
墨鱼与鱿鱼的中英文叫法,图自编
说来有趣,古代东西方对乌贼的不同描述大概正反响两种文化的不同侧重。
亚里士多德大概是最早记述乌贼的人,他将乌贼描写成海怪,今后的学者大多也以猎奇或研究的角度对待这种庞然大物;而在中国,乌贼最早涌现于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称之为乌鲗,今后文人却基本是从舌尖的角度出发,“花枝尾尖,肉较嫩脆”、“柔鱼形似乌鲗,干以酒炙食之味最美”……
古代东西方见地,图自编
毕竟我们血液里流淌的还是吃货的基因,也就难怪这一系列剖解文章不受待见[呆无辜]。
至于头足类的收拾,例如章鱼烧、墨鱼丸、花枝羹、海兔酱等就等待往后有机会再动笔了。
参考文献:
wikipedia.orgmarinespecies.orggbif.orgeol.orgtolweb.orgfisheasy.fa.gov.twFAO Cephalopods of The World An Annotated and Illustrated Catalogue of Species of Interest to Fisheries,vol.1-4Octopus, Squid, and Cuttlefish A Visual, Scientific Guide to the Oceans by Roger Hanlon, Mike Vecchione, Louise AllcockA Guide to Squid, Cuttlefish and Octopuses of Australasia by Amanda Louise Reid, Mark Douglas NormanReproductive Behavior and Embryonic Development of the Pharaoh CuttlefishSpecies identification of commercially important Cephalopods of ThailandIdentification guide for shelf cephalopod in the UK watersThe difference between colossal squid, giant squid, and octopusCuttlebone_Characterization_and_Applicationswildsingapore.com/wildfacts/mollusca/cephalopoda/squid.htmreeflex.net/kategorie/25.html#sepiaborneomolluscs.com/checklist.phpblog.nationalgeographic.org/2013/02/20/scientists-unravel-mystery-of-flying-squid/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can-squid-fly/ocean.si.edu/ocean-life/invertebrates/giant-squid中国动物志_头足纲利维坦——章鱼:这个星球最奇幻的物种之一马艳-《中药海螵蛸的研究进展》林芳等《海螵蛸与其近似基原品种的鉴别研究》郑红等《海螵蛸凝血浸染效果初探》蔺爽等《动物药整理研究(十)海螵蛸》张玺等《中国沿岸的十腕目(头足纲)》王佳慧、张惟翔《头足类的日记》刘必林、陈新军《头足类贝壳研究进展》李达硕士论文《头足类内骨骼组织形态特色剖析及其适应性进化初探》孙连莲等《头足类耳石构造剖析及其运用的研究进展》方舟等《头足类角质颚研究进展——形态、构造与成长》杜腾飞《中国近海头足类资源评估及枪乌贼属级阶元划分》陈子越等《个体差异对西沙群岛海疆鸢乌贼角质颚外部形态变革的影响》日本眼游日本市场鱼贝类图鉴餐桌物种日历 4月28日 金乌贼郑煜彬《花枝、小管究竟是何方神圣?》曹銘宗《花飛、花枝、花蠘仔:台灣海產名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