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不先容详细配置以及MPLS事理,网络上很多大神都已经讲的很详细了。本次仅仅通过实验,看下标签交互流程,加深对Option B的理解。
拓扑如下:
实验拓扑

R7和R8是CE
R2,R4,R6是一个区域,R3,R5,R7是一个区域
IP地址配置规则:R1——R2 R1连接R2,R1接口地址为12.1.1.1,R2接口地址为12.1.1.2,R1环回口地址为1.1.1.1/32,R2环回口地址为2.2.2.2/32,以此类推。
方法1,ASBR之间关闭RT过滤器,并且ASBR须要向区域内的PE指next hop self
不雅观察标签:
检讨第二跳
去8.8.8.8 下一跳是2.2.2.2 出标签是21,以是内层标签21
关于2.2.2.2的LDP标签,4.4.4.4给我发的标签是16,以是外层标签是16
以是第二跳显示精确:46.1.1.4 [MPLS: Labels 16/21 Exp 0] 1 msec 1 msec 1 msec
检讨第三跳
R4是P路由器,以是不关心内层标签,只看外层标签
关于2.2.2.2的,他的入标签是16,与上一步对应,下一跳到了末了一个PE,因此PHP操作,弹出最外层标签,只剩下内层标签21,以是第三跳精确
24.1.1.2 [MPLS: Label 21 Exp 0] 1 msec 1 msec 1 msec
检讨第四跳
可以看到去访问8.8.8.8,出标签是21,因此还是只有一层标签
检讨第五跳
可以看到内层出标签是19,下一跳是5.5.5.5
关于5.5.5.5,3.3.3.3发过来的LDP标签是17,因此外层标签17,内层标签19, 第五跳精确 13.1.1.3 [MPLS: Labels 17/19 Exp 0] 1 msec 0 msec 1 msec
检讨第六跳
R3也是P路由器,只须要关注外层标签
关于5.5.5.5,入标签是17,和上一步对应上,下一跳直接到了末了一个PE,实行PHP 以是外层标签弹出,只剩下内层标签19,因此第六跳精确
6 58.1.1.5 [MPLS: Label 19 Exp 0] 1 msec 1 msec 1 msec
然后数据包到达R5,R5查看内层标签,根据VRF路由表转蓬勃到R8。
以上便是全体MPLS Option B的标签交互流程。不想让篇幅太长,配置就不贴出来了,如果由小伙伴须要可以留言,我再发出来。
本次的实验方法为最普通的办法,即关闭RT过滤器(no bgp default route-target filter),实在不关闭RT过滤器,也可以做Option B,只不过不常用,特定情形下才会用的到。方法为配置VRF,ASBR之间还是vpnv4的邻居,因此不要以为配置VRF便是Option A,若由小伙伴想知道,我后续再写一篇补充篇,先容用VRF 配置,MPLS Option B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