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境内水系发达,拥有巢湖、瓦埠湖、高塘湖、黄陂湖4个天然湖泊,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4条,塘库堰坝星罗棋布,但却存在着过境水多、人均水少的问题,水资源供需抵牾突出。
巢湖湿地
以水为魂,浇筑生态大动脉

2013年12月,合肥市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培植试点城市,合肥市理清脉络、科学方案,确立了以环巢湖环境管理与生态修复为核心,按照“一湖、两库、六河、多区”的总体布局,水生态培植的大动脉全面铺开。
“一湖”是指以巢湖为核心,通过经济构造调度、城镇污水处理、工业污染管理、农业面源污染掌握、环湖河流截污和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滨水空间管理,提升巢湖水质,改进巢湖水生态环境,打造“大美巢湖”。
“两库”是指以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为重点,通过库区污染源管理、水源涵养林及湿地培植、农业构造调度及面源污染掌握、环库河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形成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障董铺、大房郢水库水源地水质安全。
“三廊”是指3个主要的净水廊道,滁河滨渠及沿线水库群,瓦东干渠及沿线水库群,引江济淮双线通道即兆河和白石天河东西双线入巢湖后至派河,保障供水水源及净水输水通道的水质安全。
“六带”是指履行南淝河、派河、十五里河、柘皋河、滁河总干渠和杭埠河等区域骨干河道综合整治,打造沿河生态景不雅观带,构建“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流生态绿带。
“多区”是指以湿地、湖泊、景不雅观水体等重点水生态功能保护区为节点,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方向既定,水生态文明培植足音澎湃。2014年启动,2015年发力,2016年冲刺。合肥水生态文明培植凝心聚力,拉开了水生态文明培植的大架势。
滨湖梦境
合肥市将董铺、大房郢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湿地工程仅一期就投入约6亿资金,通过污染源掌握、水源涵养林培植、入库河道整治、生态湿地修复、一级保护区隔离防护等工程,有效消减入库污染物,减少水源地人为滋扰,达到保护两库水源地水质的目的。同时,合肥利用原有地皮发展绿色生态家当,推进地皮流转和农业构造调度,引入当代无污染绿色农业,既实现了地皮的“腾笼换鸟”、家当的转型升级,又解除了居民生产生活对水库的污染威胁,保护了水库的水环境。
目前两库入库紧张支流南淝河、四里河管理工程已落成;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湿地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工程初见成效。下一步两库湿地二期工程正在逐步推进。功不唐捐,通过四年的培植和努力,合肥“大水缸”水质进一步得到净化,水源地周边,有山皆绿、是水皆清,“碧水蓝天、湖光山色”的都邑后花园呼之欲出。
大房郢大坝一景
城湖共生,打响治巢攻坚战
自2011年巢湖划归入合肥市后,这个城市一下子热闹许多。
大湖管理,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合肥在“城湖共生”理念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气概全面启动巢湖综合管理,积极方案培植环巢湖生态示范区。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在巢湖综合管理过程中,治污是关键。作为合肥市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为了能让巢湖“喝”到更干净的水,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不断提标改造,将水处理后的紧张指标达到地表四类水标准,通过南淝河注入巢湖,成为全国第一家达到最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
随着巢湖综合管理的持续推进,巢湖生态文昭示范区培植也取得主要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生态示范区累计完成投资155.32亿元,全湖均匀水质由2012年的V类好转为IV类,巢湖蓝藻水华初步得到遏制,生态湿地修复保护、点源污染管理等工程已显现成效。
生态巢湖,水润合肥。2014年7月,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5年8月,环巢湖获批创建我国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
巢湖之晨
诗意栖居,有水之处皆成景
以水为媒,写好水文章。滨河水利景区依托巢湖、巢湖大堤、南淝河、派河、塘西河、农业灌排水系等水体及水利工程而建,总面积124.05平方公里,个中水域面积70.59平方公里。景
唐代墨客罗隐《登焦湖圣姥庙》“借问邑人沉水事,已经秦汉几千年。”
一滴水折射一座城市经济发展的质量,一条河反响一个地方科学发展的实践。合肥,站在长江和淮河擘画的大地上,正击水而歌,将生态文明浸润到“大湖名城”的每个角落,成为庐州大地永恒的底色。
生态管理效果显现
有数据为证:“十二五”期间,巢湖湖区水质由“十一五”末Ⅴ类好转为Ⅳ类、中度污染好转为轻度污染,部分河流水质有所改进;2014年,合肥纳入《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方案(2011-2015年)》11个国家考察断面中,有7个达标,较2012年增加5个,通过了国家方案考察;此外,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也为100%。
国家水利部组织长江科学院专家对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培植试点开展技能评估。技能评估组专家认为,合肥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培植,建立了“城湖共生、人水和谐”的培植模式;在全国实现了为数不多的“试点五联创”,从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试点,到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试点,再到水生态文明城市培植试点、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试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创建,全面提升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培植层次。
在肥期间,评估组先后对巢湖沿岸水环境管理及生态修复工程、引江济巢工程(兆河项目和西河项目)、三河镇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西部组团污水处理厂、大房郢水库水源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三十岗水源保护区东瞿小流域管理工程、滁河滨渠水环境管理及生态修复工程进行了实地稽核。
民生水利培植提速升级
水乃生命之源,水利更是与民生息息相关。为做好民生水利大文章,我市加快履行屯子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上半年全市22处工程全部开工培植,完成投资1585万元。与此同时,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踏实推进。数据显示,2016年操持的81座小(2)型水库,今年4月尾已完玉成体培植任务。小型农田水利改造提升,打通农田水利“末了一公里”。
为进一步落实水环境保护任务,切实改进水环境质量,早在2013年,合肥就在全市范围内实行“河长制”。2015年,我市将紧张河流及其支流全部纳入“河长制”管理。今年,河长制事情在合肥全面铺开。
“十三五”已经到来,合肥秉承愚公移山的精神“治水不止”。将开展环巢湖管理四期工程,加强重污染河流整治。力争到2017年前,肃清城市黑臭水体,饮用水水源稳定达标;到2020年,巢湖水质明显改进、氮磷指标稳定低落,紧张河流水质肃清劣五类。
http://www.ahwang.cn/hefei/20170914/1681879.shtml
http://news.yuanlin.com/detail/2016112/229307.htm
http://hf.wenming.cn/wmbb/201709/t20170907_4735692.shtml
http://365jia.cn/news/2017-08-27/46B384BA3DD39C70.html
http://www.szslj.gov.cn/news_show.php?pid=69&ty=77&uid=22619&WebShieldSessionVerify=iFno6I53IUsi50wA4LI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