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由于多次被曝出存在提货难、缺斤短两等问题,蟹卡一贯受到消费者的吐槽,此前据多地公安通报,有市民收到不明蟹卡后,被不法分子勾引从事刷单返利任务,声称完成后可得到大闸蟹褒奖,结果被骗巨额资金。
去年10月,上海闵行公循分局发布紧急预警,崔某收到装有印着二维码的大闸蟹兑换卡的快递,扫码后加入微信群聊,在群聊中根据客服的勾引关注店铺、下载谈天APP并进行刷单返利等任务,被骗2万元。
新京报贝壳财经调查创造,今年8月尾,已有消费者称收到了不明蟹卡快递,被哀求扫码领取褒奖。同时,在蟹卡发卖旺季,有消费者被低价蟹卡诱惑,预约后创造可能“中了圈套”。除此之外,有商家售卖的蟹卡在包装上未标明企业名称、联系办法等,若消费者购买后涌现问题,则难以维权。

针对蟹卡兑换难的问题,多位专家表示,消费者在购买蟹券时,要理性看待“螃蟹券”打折优惠,不要被所谓的“爆款”“特价”等噱头冲昏头脑。在购买螃蟹时,消费者应找有品牌、有信誉、有口碑的企业,才不会掉入无良商家的蟹卡骗局陷阱。
针对不明蟹卡骗局,今年已有多地公安作出提示,切勿随意扫描或点击不明的快递包裹,“免费领”的背后都是“陷阱”。
兑换难、货不对板、商家跑路,市情蟹卡套路深
北京的刘女士见告贝壳财经,今年8月尾,自己早早在某平台购买了一张代价320元的“阳澄湖大闸蟹”蟹卡,但刘女士收到蟹卡并考试测验预约后,却创造了不少问题。
“蟹卡上有一个二维码,扫描后跳转至在线提货的页面,当我根据蟹卡的提示一步一步输入卡券编码及个人信息后,却溘然跳出一个链接让我付款,说是付了之后可以把我的提货名次往前排。”除此之外,刘女士还创造该蟹卡包装上关于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印刷十分模糊。
当刘女士联系卖家后,卖家并未向其阐明,而是让她申请退款,并直呼刘女士“是同行”,“我申请了仅退款,商家也通过了,我就觉得可能是骗局。”刘女士见告。
根据刘女士供应的线索,贝壳财经找到该平台上的卖家,其主页显示,目前多款“阳澄湖大闸蟹蟹卡”正在发卖,价格从88元到108元不等。详情页中,该商家声称“阳澄湖大闸蟹买一送一倒计时、冲量”。
该商家售卖的蟹卡包括1688型、3288型、3688型、3988型,该商家向贝壳财经表示,88元只是最低的1688型规格,型号越高价格越贵,最高的3988型为321元。创造,其发卖的蟹卡上并未标明公司名称、联系办法等信息。
根据该商家供应的品牌名,在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上查明,该品牌所属的公司为该协会会员,且得到了2024年阳澄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但根据苏州市阳澄湖大闸蟹行业协会规定,会员企业发售的阳澄湖大闸蟹提货券必须标明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司名称、联系办法、地址、产地、规格、品牌以及提货办法等信息内容。
蟹卡上无干系企业信息及联系办法,这就意味着,当消费者购买蟹卡或者蟹卡多次转手后,一旦卡券涌现问题,消费者很难联系到实际供应兑换做事的商家,蟹卡兑换难的问题由此产生。
贝壳财经创造,号称是“阳澄湖大闸蟹”的低价蟹卡在二手平台上泛滥,且多个商家所展示的蟹卡包装相同。有商家向担保产品是正宗阳澄湖大闸蟹,“一蟹一码”,并称担保可以提货,提不了包退。但对付包装上未写明公司名称、联系办法、详细地址的问题,卖家称“都是不注明的”。
二手蟹卡涌现无法提货、卖家跑路的问题并不新鲜。在社交平台上,有消费者反响,其在二手平台上购买的蟹卡,兑换后并未发货,去找卖家后创造卖家的账号已被封禁。
除此之外, 多次转手的蟹卡也存在难兑换的情形。安徽的王师长西席见告贝壳财经,领导赠予的蟹卡直至蟹卡兑换的末了一年,都没有兑换成功。“蟹卡的有效期是2021年8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此前两年都没有兑换成功,去年这家公司公布9月23日可以开始兑换,结果进入兑换页面还是显示无法兑换,拨打了客服电话也无人接听。”
创造,在黑猫投诉上,还有多名投诉者称收到的螃蟹存在去世蟹赔付售后难、螃蟹缺斤短两的问题。
四川的徐女士见告贝壳财经,在收到蟹卡兑换的螃蟹后,创造产品与宣扬的描述严重不符,有6只螃蟹的重量在带绳称重的情形下,“缩水”超过50g。“平台一开始说可以退款,但后来又以赔偿申请不通过为由谢绝赔偿,我反复投诉了好几次,末了才收到退款。”
当心低价蟹卡诱惑,消费者应选择正规商家
一名业内人士见告贝壳财经,当前市情上蟹卡价格比较混乱,许多小商家发行了很多低价蟹卡诱客,消费者收到蟹卡后无法兑换,背后与商家掌握兑换比例有关。
“一部分是消费者在转赠、等待的过程中涌现蟹卡过期的情形,这部分丢失由消费者承担,商家白赚一笔。但有的商家为了掌握兑换比例,会以各种情由搪塞消费者无法兑换螃蟹,乃至涌现蟹卡预约成功物流却一贯没有发出的情形。”
此前,新京报调查创造,蟹卡蟹券的盛行滋长了专门从事兑换做事的外包公司,外包客服的存在加剧了兑换难问题。就品牌运营方而言,部分公司在无备案资质的条件下发售蟹卡,终极卷款跑路,导致消费者兑换无门;在水产批发环节,部分商家定价虚高,伪装名优产区,进而产生消费者投诉。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柄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向贝壳财经表示,有的蟹券消费者可能不是购买者,以是认为维权没有证据,怕麻烦,便放弃维权。而商家正是捉住了蟹券消费的特点,认为蟹券紧张是用来送礼的,蟹券利用者一样平常不会维权较真,再加上吃蟹具有时令性,商家只要找情由推托过这几个月,等到第二年吃蟹时,很多消费者可能忘却或者弄丢了蟹券,商家就不用再兑换。以是,部分商家会故意虚假宣扬,勾引消费者大量购买。
陈音江还指出,蟹券消费实质还是预支费消费,存在一定的风险,当前对付预支费模式的监管还存在着一定的缺失落。对付发行蟹券的公司,监管部门应哀求公司进行相应的备案和资金监管,确保消费者的资金能够得到相应的保障。
陈音江提示,消费者在购买蟹券时,要理性看待“螃蟹券”打折优惠,不要被所谓的“爆款”“特价”等噱头冲昏头脑。购买前要仔细查看商家公示的证照信息和信用记录,如果没有公示证照信息或有不良记录的商家,只管即便不要购买。如果商家没有标注联系地址和联系电话,或者标注联系地址与证照地址不符的,也要慎重购买。
中国食品家当剖析师朱丹蓬向贝壳财经表示,在开捕前上市的阳澄湖大闸蟹险些都是赝品,这也是消费者鉴定真伪的最大略的标准。朱丹蓬建议,消费者在购买螃蟹时,应找有品牌、有信誉、有口碑的企业,这是消费者避坑的一个主要手段。
新京报贝壳财经 韦博雅
编辑 岳彩周
校正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