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加城市界,此标志除了是表示地区分边界,同时也表示车辆限速的改变,车辆从郊野进入城市。 拉脱维亚城市规定限速50Km/h,郊野90km/h
拉脱维亚道路规定牌,同样哀求整年开车灯
里加,拉脱维亚都城,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中最大的城市。 近处的河流是加瓦河,远处为波罗的海

一战后,拉脱维亚才在历史上第一次独立(至心可怜)。在之前几百年的历史中,这块地方一贯被周边各个强国来回盘踞。但是第一次独立没多久后,又被苏联盘踞直到1991年再次独立。 拉脱维亚的人口在独立后一贯年年降落,除了一贯的低生养率外,人口的外迁也是一个很大成分。而外迁的人口中,有一部分又与拉脱维亚对苏联统治期间的迁移过来的人口的态度有关。 在拉脱维亚的国籍法中,只有1940年以前在拉脱维亚出生的公民和他们的后代才具有拉脱维亚国籍。以是就产生了“拉脱维亚非公民”这个奇怪的东西,这些人拥有永久居住权,但是又与公民比较,有几十条不同的报酬。包括持有不同的护照。 而根据拉脱维亚法律规定,“非公民”并非是“无国籍” 而爱沙尼亚也有同样的问题存在
左图为公民护照,上写“欧洲同盟,拉脱维亚共和国,护照” 右图为拉脱维亚非公民护照,上写“拉脱维亚共和国,非公民护照”
里加广播电视塔---欧盟境内最高的建筑物。对的,没写错,便是欧盟境内!
排名第二的是柏林亚历山大广场上的柏林电视塔,比这个低了不到半米。
听说里加电视塔以前上面还有个餐厅,不过最近关门了,不知道是由于太难吃了,还是位置太偏了。 不过,吃来吃去,还是以为家里的饭最好吃,长了一个中国胃,那些稀奇古怪做法的吃的,最多常常鲜,多吃几顿,立马肠胃就见告自己他不愉快了 听说塔主在找新的餐厅入住,土豪快去开一个中餐吧。 彷佛欧洲人并不热衷于超高层建筑,环球前150高的摩天算夜楼中,只有伦敦有一个(排名68)
拉脱维亚外交牌照,该当是阿联酋使馆的
车牌上或者车后部贴有CD(法语corps diplomatique缩写)标志的代表此车为驻外使团车辆,类似于海内的“使”或“领”字牌,车辆拥有外交豁免权,警察无权拦截查验。 想起两年前有一起美国使馆车辆在北京发生交通事件后,扬长而去。虽然听说后也为此愤愤不平,但是,特权车辆,法律许可,无可奈何.....
一座跨河桥上,前面是市政厅广场
炸药塔,里加古城墙上惟一保留下来的塔楼
自由纪念碑,去的时候正在维修 此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拉脱维亚独立战役的军人建筑的。
里加城堡,现为总统府
元勋出来露个脸
里加停车价格略高,第一小时5欧,之后每小时8欧 印象中碰到过的停车最贵的是佛罗伦萨老城,30欧元起(三小时)
里加主教教堂
一辆个性的餐车,该当是老式消防车改造的吧
里加到塔林路边的野海滩
里加到塔里路边的野海滩,重逢了一群乌克兰朋友在沙滩上留念
地上写着基辅。欧洲很多国家的国旗都长得差不多,光看形状还真看不出来是乌克兰,下次还是带上彩粉吧。
笔直的一条路,优点:可以玩手机哈,不用担心跑偏,不用担心追尾
波罗的海三国开车基本都是这种路,路况不错,两边不是树便是一片片草地,或者偶尔涌现的一点点的玉米地,不过总以为树丛里总会窜出来某种动物....路上车不多,大家开车也很规矩。路面起伏不大,开起车来很轻松。
一起向北,前往塔林。油价见左侧,单位“升”
波罗的海三国的油价差不多,相对欧盟其他国家算偏低水平。德国大约比这里贵10%,意大利和北欧一些地方大约贵40%
进入爱沙尼亚,同样没有任何检讨站,牌子后面20米便是一户人家。穿越国境对他们家来说,可能梦游时顺脚就做了。
路边的摄像头 欧洲碰上过的摄像头都是拍前面的,而且必须拍到司机的照片才可以,否则警察由于不能证明是谁违章的,不可以惩罚。(跟海内规定不一样,在德国如果碰上套牌违章的,见告警察不是你的车,剩下的事情便是警察处理了)
天色渐晚,也快到塔林了
爱沙尼亚是分开苏联的国家里面,第一个进入高收入国家和发达国家行列的(发达国家除了更高收入,还须要更高的人类发展指数,科研能力等等)。塔林的IT行业也较发达,有波罗的海的硅谷之称(Skype出身于此) 同拉脱维亚一样,爱沙尼亚也有大量苏联时期移入的俄罗斯人,这些人同样未得到爱沙尼亚的公民地位(有爱沙尼亚的国籍),持有非公民护照。
塔里老城旅游图
塔林老城街道
塔林老城街道
纪念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为了他在1990-1991年和平规复爱沙尼亚独立中做出的贡献。 叶利钦当年对这里做甚了?还是只是由于他甚也没做??有没有学历史的讲讲
“洋葱头”教堂
塔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主教座堂 人生第一次进入东正教堂,里面的装饰和祈祷过程确实跟天主教和新教有很多不同
一样平常情形下,每个名为“主教”教堂的,里面都是这个教派地区的大主教常驻的教堂。以是一个城市也可能会分别由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个主教教堂。 三大派别紧张便是对付“圣经”的解读不一样
糟糕,内部不让摄影,以是这里木有内部图。
塔林圣母主教座堂,天主教教堂
独立战役胜利纪念柱,为纪念1918-1920年爱沙尼亚独立战役阵亡将士建立。
街角随处碰着艺人演奏着音乐,无论收入如何,不影响他们或淡然或沉醉的演绎。
塔林圣尼古拉教堂,二战中部分被苏联炸毁
同样深受二战侵害的城市老城安谧的街道
老城广场
塔林市政厅,同样1944年被炸毁,后重修
波罗的海三国中,个人比较喜好塔林,觉得更加古朴安静。远处还可以看到一艘游轮。
今晚找了个露营地,比上次波兰的玉米地野营多了不少配套举动步伐。阁下有牧场,远处有树林,个人比较喜好这种环境。
露营地里的房车们
露营地里的帐篷们,找块自己看着顺眼的地方就可以扎营了。
萌物登场,追追追~
露营地会配备厨房,饮用水,厕所,浴室,电源(可以给车辆供应外接的生活电源)等一些生活举动步伐。比较野外露营,会更加方便。 第二天起身前往俄罗斯
离开塔林前,我们找了一个银行换了一点俄罗斯卢布。 去银行换汇不比路边小店,记得一定要带护照,不然还要再跑一次,尤其是银行附(duo)近(me)不(tong)能(de)停(ling)车(wu)的话
银行换汇,优点便是放心,虽然汇率并不一定是最好的(曾经捷克换钱被骗过) 如果有看到此文又准备去布拉格的朋友,交情分享两个本人已知的布拉格换汇黑店,一个是布拉格城堡区内教堂门前的,一个是老城广场天文钟对面的。在布拉格换汇建议第一次少换一点,拿到钱后如果汇率没问题再多换一些,分两次比较保险。
向俄罗斯进发!
老司机上路!
咱怎么也是海内换过一次驾照的人
形形色色的摄像头,还好我们老司机开车守规矩而且”眼尖“。经后期证明,本次行程欧洲范围内木有交罚款,哦也!
当地很多路上,都有这个牌子,看来欧盟其他国家对这里增援的力度还是很大的。
到达边疆!
估量晚饭前可以到达圣彼得堡,去这个曾经名为列宁格勒的地方去吃晚饭
本来满怀憧憬的准备进入罗莎国,然而...... TMD这里居然是要排号的!
!
!
等着叫号排队过境!
!
!
爱沙尼亚的边检职员给了我们一张舆图,让我们去排队。没错,是一张舆图!
由于排队要走好长一段路去等待区!
而且等多久没谱的事,看前面人过关要多久了,看羅刹人办事效率怎么样了!
!
爱沙尼亚边检建议我们来日诰日再过境吧,俺们想了想,no,现在才中午,去彼得堡吃晚饭总行吧,以是我们怀着无限期待的开始去排(ku)队(bi)。
排队用的舆图,要去郊野排队的。
排队区内等待过境的车辆 看到了一个同样来自柏林的房车兄弟,还是老爷车(德国车牌末了一位为H的是三十年以上的老爷车)
排队区停车场里的广告,这个是卖的???有认识俄语的朋友么?
要先去停车场入口处的小白屋子里填个信息排个号,然后便是漫长的等待。后来知道可以网上预约一个韶光再过来的。
等待叫号ing 一个个都在暴晒啊暴晒,阁下也没有安歇区,车上还得留人,由于要时时时的往前挪车。
大屏幕上终于显示BBB5666了
在等了5个小时(没错,是五!
!
)后,终于可以出境了,然而还没有办入境,看来彼得堡的晚饭是没戏了.....好饿
欧盟的一体化策略确实能给人们带来很大便利,取消边疆的检讨,大大的缩短了过境所须要的韶光,增加了效率。尤其是那么多不大的国家在一起,过来过去的都是常事......
爱沙尼亚这边大略看了护照盖章放行,看来紧张是对面那边比较费劲了 欧盟和俄罗斯的界河,过了这个桥就离开欧盟了
桥上只有一半有铁丝网,看来爱沙尼亚的管理范围也是止于此
铁丝网消逝的地方,地理上已经进入俄罗斯了。
河两岸原来属于爱沙尼亚的一个城市Narva。在苏联期间,苏联把两岸分为了不同的行政区,分离了城市。爱沙尼亚政府很长一段韶光并没有放弃其余那半拉的主权。不过,2007年的边疆条约中,爱沙尼亚承认了现在的边疆线,放弃了对面城市的主权。
下桥进入俄罗斯,第一个边疆检讨站
进入俄罗斯海关和边检站,把稳要走左边两条路,右边是人家俄罗斯人走的(走错了,好心的爱沙尼亚人见告我的.....)
填写报关单
在这里要填写各种报关单,单子是俄语的,而且只有俄语......还好墙上有其他措辞的对照文件 (既然有其他措辞的版本,为毛不打印出来!
!
!
!
) 海关职员讲俄语,而且只讲俄语!
!
!
还好有周围会说英语的爱沙尼亚人帮忙翻译翻译。 就这样,从今开开始,我们开始了每天鸡同鸭讲的生活,会英语的人越来越少
入境章,显示了是汽车进入
正式进入俄罗斯,第一眼依然是限速牌
未完待续。。。
文/张晗